新浪财经

价格上涨对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 15:45 保监会网站

  今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问题较为突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国家也因此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以确保物价水平的总体稳定,防止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过热。保险业是采取货币经营形式的金融行业,既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经济发展变化紧密相连,价格上涨对保险经营和市场发展将会产生哪些影响、需要采取哪些应对措施,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当前价格上涨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表现。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升。今年1-9月CPI同比上升4.1%,8月份、9月份分别达到6.5%、6.2%,创下近年来新高,预计全年CPI的平均水平将超过4%。二是结构性上涨较为明显。1-9月价格上涨指数中有3.5个百分点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所引起的,尚不属于全面性物价上涨。从核心CPI指标看(即扣除食品与能源消费后的CPI上涨幅度),今年1-7月我国为0.8%,分别比欧元区和美国低1.1、1.4个百分点,表明目前我国物价上涨还不能与通货膨胀划等号。三是未来价格继续上涨压力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当前流动性过剩较突出、房价持续上涨、股票指数振荡上行的情况下,一旦食品价格上涨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存在引发价格普涨的危险。

  (二)上涨成因。一是农民生产成本上升,使粮油食品等农产品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二是投资过热、能源紧缺和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引起。三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了国内食品类价格的上升。四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愿望增强,推动部分商品价格的上扬。五是气候、疫病等自然灾害减少了相关农副产品的供应,引起价格上涨。

  二、价格上涨对保险业的主要影响

  (一)对保险产品定价的影响。保险产品价格通常就是指相关险种的保费,或对应的费率。保险作为一项特殊的消费品,其定价过程不仅要综合考虑风险概率、保险技术、政策法律等因素,而且也要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价格上升将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对保险产品定价产生影响。从保险供给看,物价上涨将导致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上升,即赔付率和人员、办公等经营费用率均有所提高,保险供给条件随之发生变化,保险费率总体上有上升压力。从保险需求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需求总体上越来越大,但由于物价上涨对特定投保群体的影响不同,短期内相关保险需求变化也较为复杂。具体讲,物价上涨对低收入者影响较大,保险需求弹性较大,特别是费率较高、年缴费较多的保险产品;而高收入者对物价上涨相对不敏感,保险需求弹性较小,但在目前股市、基金等投资收益较高的情况下,对投资理财类保险产品的消费偏好发生转移,除非这类保险产品的收益率上升(即价格下降)。

  (二)对保险产品销售的影响。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带来的宏观调控措施对保险销售的影响,可从营销渠道和产品类别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营销渠道看,对机构和个人代理业务影响较大。一是价格上涨增加了代理机构的经营成本,对代理手续费提出更高要求。另外,银行等机构不断推出各类替代性理财业务,对银保产品的销售积极性下降,使保险的机构渠道销售出现困难。二是价格上涨终将增加保险营销员的生活开支与展业成本,如果佣金收入不变,其开拓业务的积极性也会下降,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的增员压力增大。三是公司直销主要集中在寿险公司的团单业务和产险公司的大项目业务,当物价上涨明显增加投保单位尤其是生产性企业的费用支出时,这些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有可能进一步压缩保费支出,使保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从产品类别看,主要对长期寿险销售影响较大。受当前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加息政策(截止到2007年9月15日,央行已在今年连续五次上调利率),以及当前股票、基金等销售火爆的影响,一些预定利率较低的长期寿险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将有所下降,导致需求减少,退保率上升。而对非寿险而言,由于侧重于保障性,且大多为一年期业务,短期内物价上涨对其影响不明显,比如占比较大的车险,一般不会因为物价上涨或加息而减少投保量。

  (三)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影响。价格上涨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影响,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和货币政策变化等途径传导。一方面,价格上涨使食品、能源等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提高,带动股市上扬,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基金等证券的投资收益率大幅上升,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同时,保险公司取得较高投资收益后可以弥补资本金不足,增强公司的承保能力,有利于保持基础费率的稳定。另一方面,价格上涨引致利率上升,将对增量保险资金的运用产生积极影响。但对存量保险资金而言,由于这些资金大多已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债券,一般投资期限和收益率均已事先约定,因而利息率的提高短期内不会显著增加投资收益。

  (四)对保险公司内控管理的影响。当前,价格上涨虽不能与通货膨胀划等号,但通货膨胀预期却在增强,经济增长从偏快转向过热趋势未减,预计宏观调控力度将进一步增大。相应地,这种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对保险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对保险公司的市场反应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策略,创新产品和服务,保险公司的发展将受到较大影响。二是对保险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保险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费率调整必须慎重,保险公司应当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单位成本等方法提高经营效益。三是对保险业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决定了保险的经营风险在上升,管控难度在加大。

  三、几点措施建议

  (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密切,宏观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对保险业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要正确把握中央货币、财政等政策调控方向,及时调整保险业的经营和监管要求,切实做到未雨绸缪,减少负面影响。同时,要善于抓住有利机遇,稳步扩大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提高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要从服务全局出发,积极配合执行宏观调控措施,大力发挥保险独特的功能,切实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比如,要以开展生猪保险为契机,加快推进农业保险,为稳定猪肉等农副产品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二)及时调整保险产品结构。针对当前市场需求变化,要改变保险产品和服务单一的局面,进一步细分市场,大力推进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寿险方面,要多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保障性较强的保险产品。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村群众,要多开发一些费率较低、缴费灵活、保障适度的保险产品;对收入较高的群体,可以适当发展理财型保险业务,但要结合货币与资本市场变化,开发一些有利于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保险产品,如变额寿险等,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非寿险方面,要大力发展企业、家庭综合财产保险业务,稳步发展理财类财产险业务,探索将财产险业务和健康意外保险业务结合起来的有效方式,使被保险人得到的保险保障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下降。

  (三)努力降低保险经营成本。从长期看,保险公司虽可通过提高保险费率等办法,向投保人转嫁因价格上升而增加的部分成本,但也将造成投保积极性下降,保险覆盖面下降。因此,保险公司应“苦练内功”,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精简节约,努力保持费率水平的总体稳定。一是要探索多种渠道经营方式。比如与其他金融机构、基层政府组织合作,通过集中缴费、标准化操作等方式减少农村保险经营成本。二是推行扁平化管理方式,减少管理层次,降低公司运营成本。三是切实通过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相结合,避免非理性价格竞争,减少保险经营链条中的中间消耗,千方百计降低经营费用率。

  (四)积极防范保险经营风险。一是要防范新的利差损风险。在利率上升期和资本市场出现利好的形势下,仍要坚持保持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性,不能过于强调提高相关险种的分红保底利率。二是要防范经营波动风险。防止银保等寿险业务大起大落,高度关注给付和退保大幅上升可能引起的现金流风险。三是要防范误导等不规范销售引发的社会风险。要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控,针对投连险、万能险热销状况,可对保险公司、社会公众实行风险提示制度。四是要防范业务结构调整引发的风险。对一些公益性强、社会影响大的保险产品,要积极争取财税政策支持,努力保持费率稳定和市场供给,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保障需求得到满足。(安徽保监局)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