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平安投连大狙击:9月保费大涨近三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10:31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小明

  10月18日,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LFC.NYSE)、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中国财险(2328.HK)三大上市公司接连发布9月保费收入。

  与普遍市场预期相符,银保投连险产品成为平安人寿下半年争抢市场的杀手锏。在该产品销售的首个月份中,平安便录得今年最高的单月保费同比增长,当月保费收入64.42亿元,较2006年同期大涨27.51%。

  而财险行业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交强险销售周期结束之后,中国财险与平安产险的保费增速均出现持续滑落。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两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

  "9月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来自很好的首年业务增长,尤其是银保。"10月19日下午,平安人寿高层称。

  9月之中,平安人寿银保渠道所做的重大产品变革,便于9月8日是将一线城市的主打产品,由之前万能系列的"稳赢一生",调整为新款投连险"聚富步步高"。

  在此之前,2007年中国寿险市场局势已明,投连险成为市场格局的关键:以往名不见经传的中美大都会、联泰大都会、招商信诺都曾在7、8月间,藉此必杀技,压倒原外资寿险盟主友邦,接连执外资牛耳之位。

  平安人寿此番复出投连险市场,较外资对手晚了不少,彼时上证指数已冲上5000点,高位震荡预期已在不少市场人士脑中浮现。

  所幸,"聚富步步高"推出当月,股市大盘在调整中继续上扬,并冲上5500点关口。该产品销售丰收自然顺理成章。以全国银保投连大战主战场广州为例,平安人寿在当地的银保投连险销量高达16455万,占该公司在广州市场总保费收入的41.20%。此外,尽管当地中外诸候激战已久,但携网点与品牌优势的平安人寿,银保投连甫一推出,便抢得广州银保投连市场25.75%的份额。

  在众多一线城市捷报的推动下,2007年9月,平安人寿出现了今年最高的当月保费收入增长,同比增幅达27.51%,达64.42亿元。

  此外,仍深耕分红险市场的中国人寿,也在9月结束了持续4个月之久的负增长,单月录得保费152.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5%。

  中国人寿内部人士介绍,9月的增长主要来自公司对续期催收力度的加大。

  据记者观察,多年来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特点是,全年保费主要集中于首季与之后的6、9、12三个季月。2007年该公司前三季的保费收入分别为230.33亿、200.13亿和308.15亿,之后保费收入均在200亿元之下,7月更低至105.62亿元。

  而对于今年6月该公司保费收入出现的最大负增长(-7.83%),该公司负责人亦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去年基数较高,"今年我们的业务总体非常平稳"。

  与平安人寿在银保市场的战略大反攻不同,中国财险、平安产险在财险市场的举动则显保守。尽管2007年前9个月两间公司各自录得698.90亿元和163.07亿元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5.17%和27.12%),但交强险销售周期之后,两间公司的保费增速明显放缓。

  2007年前7个月,中国财险月保费同比增速平均值为27.59%,但在之后的8、9两个月,其月度同比增长则分别降至23.43%和14.82%。

  平安产险的现象更为明显,其在2007年前七个月的月保费同比增速平均值高达37.12%,但8、9两个月其单月保费的同比增长则分别只有13.53%和11.08%。

  接近平安产险高层的一位人士表示,随着近年来新兴主体的加入,全国产险市场竞争情况仍不容乐观。对此,平安产险有意识地放弃了部分低毛利业务。

  而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主体加入后,原持有市场份额最大的中国财险所受冲击最大,近两年其市场规模仍在缓慢下滑通路中,2007年8月,该公司市场份额为43.30%,较2006年初已下滑6.37%。

  此外,2007年前8个月,中国财险与平安产险的业务增速均落后于行业平均值。按保监会披露,两家公司前8个月保费增长率分别为26.64%和29.56%,均低于37.18%的行业平均值。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