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加强监管 促进保险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15:16 金时网·金融时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吴定富

  当前保险业发展的整体形势很好。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强调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重要意义,就是要及时发现和消除阻碍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一、深刻认识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重要意义

  (一)保险业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防范化解风险

  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首先要求发展一个健康安全的保险业。我们深刻认识到,防范化解保险风险,既是保险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保险业必须承担的责任。

  首先,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关系到社会保障体系安全。目前,我国商业保险为人民未来养老和医疗积累的

准备金已经超过1.5万亿元,保险业已经成为支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力量。如果商业保险出了问题,就可能会对社会保障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其次,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关系到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截至2007年一季度,保险业总资产已经达到2.2万亿元,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保险业如果发生大的风险,将会给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带来不利影响。第三,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关系到经济社会平稳运行。2002年以来,保险业累计赔款和给付4000多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和保险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风险将通过保险机制得到保障。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在出现重大灾害事故时,保险业就有可能无力赔付,从而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

  (二)保险业应对日益复杂外部环境,必须切实防范化解风险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给保险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当前,经济全球化正逐步走向深入,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日益密切,金融风险跨国家、跨区域传递的可能性加大,保险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化解的难度也在加大。二是金融综合经营的挑战。我国的金融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发展,银行、保险、证券在业务、资本层面逐步融合,风险跨行业传递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对保险业风险防范以及保险业在知识、资本、人才等方面的准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利率市场化和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挑战。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金融体系中最基础的两种价格,即资金的价格和不同国家货币的相对价格走向市场化,这将影响保险产品的定价基础,加大保险产品的定价难度。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管理风险,对我国保险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三)顺应保险业发展规律,要求切实防范化解保险风险

  保险业要保证长期稳健经营,首先必须重视防范化解风险。这是被世界保险业发展历史反复证明的规律,也是中国保险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受保险行业特性的影响,保险风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隐蔽性和易变性的特点。所谓长期性,是指保险业务特别是寿险业务负债期限很长,从风险积累到风险暴露可能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所谓复杂性,是指保险业务形态比较复杂,面临的风险类型也比较多,不仅包括资产项目风险如投资风险,也包括负债项目风险如定价风险、巨灾风险,不仅包括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如流动性风险和价值波动风险,还包括经营管理风险如决策风险和股东关联交易风险。所谓隐蔽性,是指由于风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对风险状况做出正确判断的难度较大。所谓易变性,是指保险业风险状况与宏观经济金融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保险业的风险状况会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利率、汇率的波动,资产价格的变化等多种因素而变动。

  正因如此,对保险风险的识别、预警、防范和化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把风险防范作为行业的生命线,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

  二、近年来保险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主要实践

  十六大以来,保险业风险防范工作之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判断保险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面临的形势,能够坚持正确的风险防范化解思路,能够抓住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一)对保险业风险状况和风险防范工作的几点基本判断

  第一,从保险业的行业特征看,风险防范是保险业的生命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保险是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行业,具有负债期限长、负债率高的特点,经营很容易受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如果在风险防范化解方面放松警惕,就有可能出现大的问题。十六大以来,保险业一直强调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把防范化解保险风险作为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得益于全行业在思想上的重视,保险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才能够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第二,从保险业的发展阶段看,保险业存在的风险是发展中的风险,必须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保险业在发展初期之所以会产生利差损等问题,除了利率多次下调等外部因素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在于保险业发展得很不够,不仅整体实力比较弱,而且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要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发展。

  第三,从保险风险的特点和成因看,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必须加强统筹谋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保险风险种类繁多,成因也各不相同。做好保险业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必须有系统和整体的观点,通过加快发展提高保险业防范化解风险的整体实力,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保险业防范化解风险的体制机制,通过加强改善监管为保险业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有力保障,从而把解决问题的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把事前预防和事后化解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标本兼治。

  第四,从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看,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风险,处理好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至关重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保险业发展,扩大保险覆盖面的任务十分繁重。在开拓新业务领域的同时,必然会不断面临新的风险。我们既不能忽视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头脑发热,一哄而上,也不能在新的风险面前裹足不前、无所作为,必须处理好加快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在发展中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通过不断管理各种新的风险促进保险业加快发展。

  (二)十六大以来保险业风险防范工作的总体思路

  基于对保险业风险状况的四个判断,我们提出了改革、发展、监管三管齐下的风险防范化解整体思路。

  第一,把改革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有效措施。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保险业于2003年率先在金融业完成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造,率先实现了国有金融保险企业境外上市。目前,中资保险公司基本上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了保险业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二是改革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推进保险资金专业化、规范化和市场化运作。强化保险资金集中统一运用,成立了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从制度上控制了保险资金被挪用的风险。

  第二,把发展作为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根本途径。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相当于1980年到1998年19年间全国保费收入的总和。保险业从1980年恢复国内业务以来,积累第一个1万亿资产用了24年,积累第二个1万亿资产仅用了3年。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了行业的整体实力,为增强全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把加强改善监管作为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借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核心监管原则,初步建立了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监管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框架。不断更新监管理念,努力推动保险监管从以业务规模为基础的静态监管向以风险为基础的动态监管转变,从以监管外力为动因的监管向以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为内在需求的监管转变,从结果性的事后监管向过程性的事前事中连续监管转变。

  (三)十六大以来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保险业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目前,保险业历史包袱正在逐步化解,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风险防范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整体偿付能力充足,没有大的系统性风险。

  第一,切实化解存量风险。在改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积极推动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三家最大的保险公司改制并在境外上市,共筹集资本金487亿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总体不足的状况。推动30多家保险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充实资本金。目前,保险业资本金总量达到2021亿元,是2002年的5.6倍。在化解利差损包袱方面,通过增加资本金、提高投资收益、用新业务的盈利弥补老业务亏损等途径,努力解决寿险业的利差损问题。利差损数额最大的中国人寿集团,持有的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市值由2003年的700多亿元提高到目前的6000多亿元,为化解利差损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稳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努力提高人寿集团共管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初步测算,2006年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实现净利润15亿元,改制以来首次盈利。

  第二,积极化解增量风险。一是通过推进寿险精算制度建设,加强费率监管,积极发展新型寿险产品等方式,防止了新利差损的产生;二是控制和化解车贷险风险,车贷险未了责任金额已从最高时的2110亿元下降到49亿元;三是果断处理了一些影响市场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撤销了国信人寿的主体资格,停止了东方人寿的业务,对新华人寿违规问题进行检查并作出了初步处理;四是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针对个别保险公司托管在汉唐、闽发等证券公司的国债资金出现的回收风险进行了深入检查和严肃处理。

  第三,建立完善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长效机制。以公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构筑起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特别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率先在金融业建立起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截至2006年底,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已经达到80亿元。

  三、防范化解保险风险,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防范化解保险风险要重点关注四类风险

  一是定价风险。从世界范围看,定价风险一直都是保险业的重要风险来源。在我国,寿险业的利差损包袱以及产险市场上的部分大型商业险实际定价过低,在本质上也都是定价风险。总体上,这几年保险业在控制定价风险方面是有成效的,但是必须看到,随着保险经营的经济金融环境日趋复杂和保险业不断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保险公司的定价风险在加大,对保险业在公司管控、定价能力和监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投资风险。当前,保险投资面临着汇率、利率波动,以及

股票、债券价格变化等诸多因素引起的风险,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在加大,保险资产期限错配风险、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和投资收益的稳定性都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投资渠道不断拓宽,保险业正在逐步进入一些全新的领域,保险业在投资经验、专业技术人才和风险控制技术等方面都比较缺乏,对其中潜在的风险,必须高度警惕。

  三是运营风险。主要是保险机构自身运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而形成的风险,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不严、内部管理存在漏洞等风险。我国保险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不严、内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还在相当范围内存在,潜伏着不少风险因素。历史悠久的巴林银行就是因为一个交易员违规交易金融衍生产品而倒闭,对于运营风险控制不力可能给保险业带来的危害,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四是诚信风险。当前,保险业不讲诚信的问题仍然相当程度地存在,集中体现在销售误导和理赔难两个方面,消费者投诉居高不下,纠纷和诉讼不断增加。诚信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少数公司和部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但影响十分恶劣,是现阶段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风险点。诚信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有效控制,就会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在特定的情况下有可能诱发大面积退保等严重问题,成为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二)防范化解保险风险要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防范短期风险和防范长期风险的关系。长期风险比短期风险更加复杂,解决的难度更大,一个个短期风险的动态叠加就会变成长期风险。如果只注重短期风险,忽视长期风险,虽然眼前问题解决了,但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解决,还会出现很多新的风险;如果只注重长期风险,忽视短期风险,那么短期风险就会积累形成更大的风险,不利于长期风险的解决。

  二是要正确处理防范企业风险和防范行业风险的关系。防范企业风险是防范行业风险的基础,防范行业风险是防范企业风险的保障。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既要发挥监管机构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保险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将防范行业风险和防范企业风险有效统一起来。

  三是要正确处理防范保险风险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保险业自身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能力,既要防止保险风险向其他金融领域传递,影响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又要避免和降低其他金融领域的风险对保险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三)高度重视,扎实工作,不断提高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能力

  一是要充分发挥监管机构防范风险的主导作用。坚持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管三管齐下的风险防范思路,重点在加强和改善监管上下功夫。继续完善“三支柱”的监管体系和保险业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

  二是要充分发挥保险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作用。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把全面风险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把加强内部管理与防范风险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在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建设上下大力气。

  三是充分发挥保险人才队伍在防范风险方面的基础作用。要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机构引领发展的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要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保险高管人员审慎经营意识,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要加强保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险业风险防范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和技术支持;要加强保险营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改善保险行业形象。

  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防范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规范行为和提供服务等方面的功能,通过组织开展行业风险研究,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提供咨询和培训,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等多种方式,在防范化解保险风险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