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手记:保险难卖是老百姓保险意识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09: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都说中国老百姓买保险的意识还比较落后。其实,国内产品设计不完善、保费太高,才是让很多人对保险不“感冒”的重要原因。当然,这背后的原因很多,但保险信息的不对称,产品审批的不透明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新快报记者张潇

  日前,《人身保险产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办法》)被挂到了保监会的网站上,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首次将听证会制度纳入到了保险产品审批流程中。根据《办法》的第十七条规定,“中国保监会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产品可以组织听证,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予以实施。”

  不过,这条规定之所以受关注,意义不在于是“第一次”。半个月前,北京某律师在全国范围内征求车主授权委托,计划向保监会提出“交强险保费听证申请”。从出台到现在的10个多月时间里,关于交强险赔付责任、保费核定的争议愈演愈烈,其矛盾焦点就集中在保监会的监管模式之上。在国内,保险产品都是由保险公司内部制定后报保监会审批,消费者在此期间一直处于失语状态,只能被动选择“买”或者“不买”。虽然交强险的听证申请结果还未可知,但这条新规却从某种程度上被看作是一个突破口。

  都说中国老百姓买保险的意识还比较落后。其实,国内产品设计不完善、保费太高,才是让很多人对保险不“感冒”的重要原因。当然,这背后的原因很多,但保险信息的不对称,产品审批的不透明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关于“航意险”价格过高的争议,沸沸扬扬地吵了几年后无疾而终;取消了健康险的返还功能,但纯消费型的低价健康险仍难见踪影;重疾险的纠纷风波,也表明了在充满专业性的保险合同面前,处于劣势的永远是消费者。对于这些问题,保监会并非没有采取行动。因为重疾险纠纷多,于是出台了新版疾病定义。但对比新旧版本规定,新规更多是迁就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如“按照当时社会医疗条件调整赔付”等呼声最高的民间意愿并没被采纳。于是,关于保险产品需要听证的呼声越来越高。毕竟,向社会开放的事前监督,比总等着具有滞后性的规定出台和法律诉讼来得更有意义。

  如此看来,这次听证制度的突破的确重要,但新条款中“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表述难以明确具体的听证内容。因此,对于百姓关心的保险产品价格、保障责任是否都可以进行听证仍然是个疑问。再联想到以往听证之后“越听越涨”的规律,这次突破显然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Murphy/编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