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倒按揭险种孕育出世 意欲解构中国式养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1日 15:3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欧阳晓红 北京报道

  随着以“倒按揭”为主营业务的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即将挂牌,以及天津滨海新区金融创新对“倒按揭”产品市场调研的展开,一种“以房养老”的新保险养老产品正成为保险市场新的诉求点。

  但是,这一产品是否真如保险公司们想象的那样有利可图?

  “‘倒按揭’真正的市场潜力不会太大,按照老年人城市自有住房与实际需求,一层层分析后,会发现有效需求很小;企业无法满足赢利需求,以至于我们停止了这项研究课题。”3月29日,一位曾参与政府指定保险公司“倒按揭”课题组的人士告诉本报。

  尽管如此,寻找新产品利润增长点的保险公司们依然在寻找可能的突破口。

  政府推动

  “目前,平安保险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生命周期表,其可预测人均寿命变化趋势,按职业、年龄,如果平安提供这种保险,会精算得很准,比如行业价值的定价可谓‘轻车熟路’”,一位消息人士说。

  这位人士透露目前平安很愿意提供这种保险;现在提供这种保险本身没有任何障碍;反按揭贷款,银行也不应该有障碍,只是需要有一种有机产品把这两家组合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早在去年的提案中就曾经表示,可以通过‘倒按揭’来缓解中国的养老难题。但他也表示,尽管作为一种成熟融资方式的”倒按揭“在国外较为常见;但在我国遭遇理念、价值观、政策法规修改等现实问题,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后来在赖明的建议下还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进行理论研究与市场论证。“不过,研究结果不尽如意,关键在于我们找不到足够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且,接踵而至的是由保险公司发起的几次课题研究也基本上不了了之。”上述知情人士说。

  其实,从政府角度而言,特别愿意推动此事,可谓具“产品创新与

养老保险”双重意义,就像就天津市滨海新区试点开发此项目,不仅天津市政府参与而且天津保监局也“出动”了。

  甚至于“以房养老”的议题成为去年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日前,中国

银监会一位人士说,“但如果真的到了操作层面,专业保险人士一定要注入到银行才行。”

  不过,他表示这种属于银保合作的产品需要达成某种共识——产品报批不应有问题,银行办按揭作为一种贷款方式不需要审批,像用房子抵押贷款。

  他乐观估计,市场潜力应该很大,以目前发展态势看,几十年后,四到六亿人就都是老人,而原则上这也属于个人

理财规划,理念上何必又要守着一堆的房产?

  “实际上,这种创新亦来自客观市场的需求——利用现有资源将资金充分盘活利用起来;‘倒按揭’在保监会同意后,银监会也不会有意见,关键是合作模式与深度,亦没有单设机构的必要性。”他说。

  至于如何操作,他设想需要银行与保险签订战略协议,双方认同一份合作,签两份,一份是银行按揭合同,一份是保险养老合同;由经办人算好了,别由客户到两家分头去跑,可能的方式是通过银行销售;或者也可以由保险来销售。

  市场瓶颈

  然而,尚未出世的“倒按揭”产品似乎在中国市场正遭遇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困惑。

  其实,十多年前,银行界就有过关于该品种的考虑,但是因操作风险太大、时机不成熟放弃了。包括去年北京农业银行曾考虑过此项业务。

  但就银行方面而言,抛开操作层面,其现有的机制环境也不利于“倒按揭”的发展。比如,大部分银行是按年度对经营部门进行业绩考核的,而“倒按揭” 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培育才获得盈利。因此,现任银行经营部门负责人有可能对任期内不能产生效益的贷款品种没有积极性。

  更有业界人士表示,尽管政府有意想以此种方式解决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但毕竟因为需要与很多部门协调联动,如涉及法律、房屋评估等方方面面,且非常复杂,并非银行或保险单方面就可以驾驭,可行性尚有待商榷论证。

  一位国内排名前列的寿险公司负责人明确向本报表示,很理解政府的用意,而作为企业,商业赢利性还是第一位的,目前他们也无计划进行此项目产品开发;当然,就保险而言,确实也是理论落后于实践。

  一方面是产品创新,另一方面是可操作性很难。“虽说这是国外已有的产品,但彼此所属的市场环境不同;就我们从实践中调研得出的结论——有效需求太小了,因为这种需求只是城市中具备房产的老人;而很多老人根本就没有这种想法。”上述课题组参与人士表示。

  他说,某种程度上,“倒按揭”叫好不叫座,毕竟中国文化让大部分的老人宁愿生活艰苦一点,养老金少一些,也要把房产留给下一代。新加坡也有过试点,但并不成功,可能东方人更愿意将遗产传承下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主任郭金龙博士表示,只要有市场需求,做这种试点未尝不可,最大问题还在于银保合作——是以何种机制与方式进行?

  不过,“虽说这种产品概念上属于混业经营,但不一定就需要混业监管,这种交叉业务,即使在一起管也没有问题,就像汽车贷款、房贷强制保险并不影响贷款,更不影响监督。”上述银监会人士认为。他还说,目前银监会与保监会有沟通协调机制,可就此事达到共识,拿出一套创新方案。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