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入市将是双赢选择 但安全性仍是第一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09:55 金时网·金融时报

  央行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企业年金基金终于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交易。

  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企业年金基金可以拥有一种稳健、安全的投资渠道,而银行间债券市场也由此引进了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群体。

  拓宽年金投资渠道意义重大众所周知,企业年金基金是指根据依法制定的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既然是一种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目标就必须在保证其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基础上,追求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

  由于我国目前积累的企业年金基金已近1000亿元,因此企业年金基金安全、合理运用资金的需求就显得十分迫切。而债券及相关金融工具是实现其风险收益目标的重要资产,因此债券就成为企业年金基金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向。

  但是,虽然2004年有关部门发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定期存款、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产品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50%,可由于开户等问题没有解决,企业年金基金只能投资交易所债市,无缘银行间债市。

  可以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广度、深度,及其以场外询价交易方式为主的交易模式都十分适合企业年金基金的运作,理应成为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场所,因此市场各方一直呼吁,应尽快完善相关配套细则的制定,安排企业年金基金进入银行间市场。

  企业年金基金进入银行间债市不仅有利于拓宽其投资渠道、促进其资产保值增值,而且,企业年金基金的进入还增加了银行间债市的投资者类型,在促进市场需求差异化、多样化的同时,必将有利于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

  银行间债市迎来重量级投资体作为企业年金的重要投资场所,资本市场的发展毫无疑问会对年金资产配置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决定年金的长期投资收益。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投资工具种类的不断增多,年金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比重会不断加大,市场影响力也将愈发显著。而银行间债市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各类机构投资者和集合资金,如今企业年金基金的加盟,对银行间债市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规定,企业年金必须绝大部分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其中投资银行活期存款、央行票据、短期债券回购等流动性产品及货币市场基金的比例,不低于基金净资产的20%;投资银行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及可转换债、债券基金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50%。企业年金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及投资性保险产品、股票基金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30%。其中,投资股票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20%。

  从发展规模来看,200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仅191亿元,到2005年底达到680亿元,增长了256%。去年上半年,全国又新增年金计划260个,年金积累基金增加110多亿元,显示出企业年金良好的发展势头。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有企业年金的职工只占有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的5%,而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比例通常在30%以上。据保监会预测,到201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因此,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空间很大。如此庞大的资金量按30%规模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将对改善其投资者结构、产品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控制年金投资风险最重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表示,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是一项新的工作,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企业年金是退休人员“养命钱”的特点,时刻把基金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为他们理好财。专家认为,要促进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必须大力提高年金的投资效率,而资产配置情况可以被看作是影响年金投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尽管债券市场的风险相对小一些,但作为企业员工的“养命钱”的企业年金,如果投资出现亏损,将会影响计划受益人的生活水平以及计划参与者的积极性。在国外,企业年金获取比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是吸收职工积极参加的重要因素,当盈利性与安全性原则产生冲突时,应该在符合安全性原则的条件下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所以安全性将是企业年金投资的第一原则,也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最基本原则。企业年金不能承担过高的风险,投资时必须采取严格的监管和管理措施,以保证基金投资的安全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