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无担保债券壮大 保险业出招隔离信用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08:55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张兰

  “尽管保险机构在投资债券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随着市场上信用投资产品的大量涌现,保险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在保监会2007年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资金运用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信用评级指引(试行)》的意义所在。

  适应全新的投资环境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持续过剩,债券市场收益率不断走低。然而与持续下降的投资收益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是,完全依靠企业自身信用还本付息的无担保债券却日益发展壮大起来。

  2005年5月,我国银行间市场开始出现无担保的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06年5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发行“06三峡债”,是我国债券史上第一只真正意义的长期无担保债券。此外,有关部门目前正在修订的企业债券管理办法,将为企业发行无担保债券提供政策支持。不难预料,无担保债券将逐渐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投资品种,“但是在关注投资品种多样化的趋势的同时,保险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也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债券是保险投资的主要渠道,而信用风险则是无担保债券最主要的风险。近年来债券市场发生的偿付风险案例已然足以说明防范信用风险的必要性。“正是为了有效防范债券投资信用风险,提高保险机构信用风险评估能力,保监会在充分借鉴巴塞尔协议监管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保险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的成熟做法,制定《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信用评级指引(试行)》,目的在于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系统,支持保险机构按照先进理念配置资本,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

  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据介绍,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保险集团,如美国友邦,德国安联等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这些系统不仅为投资服务,还为承保业务提供相关信息。根据这些公司的敬仰,保险机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不仅能够量化风险、提高收益,而且可以改善绩效评估,节约经济资本。

  《指引》还借鉴了标普、穆迪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普遍采用的二元评级法,将信用评级分为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先分别评定再综合考虑。《指引》中明确规定,“信用评级包括发债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保险机构应当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设立专门部门或岗位,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借鉴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制度和程序,建立信用评估模型,健全信用评级系统。”

  当前,全球主要保险公司都已结合公司实际,建立了内部评级制度和模型。《指引》要求保险机构遵循普遍原则,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和评估模型,使之既充分发挥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更好地支持保险机构的实践。此外,为改变债券持续评级的落后状况,跟上国际评级发展的需要,《指引》强化评级的重要作用,要求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持续跟踪并积累所需信息。

  “全程监控”防范风险

  “国际经验表明,市场平均收益率较低时,投资者投资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可以获取较好的收益。”可是高收益往往与高风险形影相随,“这就需要投资者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不仅要在投资前就对风险进行判断和评估,还要在投资后持续跟踪。”

  根据《指引》规定,保险机构应当“主动与发债主体交流,了解其业务经营、财务计划、管理政策和其他影响信用评级的情况。必要时可根据需要,通过实地考察获取有关信息”,还应“及时跟踪债券存续期内评级变化,跟踪评级每年至少二次,适当提高信用级别较低的发债主体的跟踪评级频率。”

  为保障持续跟踪制度的有效性,《指引》还要求信用评级部门或岗位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分类整理相关原始资料、评级材料、信用评级报告等,同时逐步完善评级信息数据库,持续积累违约事件、违约率、违约回收率、信用稳定性等信息和数据,并作为经营管理资源长期保存。

  “我们同样期望能够有这样的制度设计,为保险机构提供一套防范信用风险的技术方法,加强保险机构对信用风险的管控能力,也为实施分类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