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中国人寿高调上市开了A股玩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8:57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视角-本报记者张炜 1月9日,发行市盈率高达92.60倍的中国人寿A股上市,收盘38.93元,上涨106.2%。同日,中国人寿H股价格是25.75港元,下跌4.1%。中国人寿A股与H股的价格差,以及截然不同的表现,让人看到了A股在定价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但有市场人士认为,中国人寿的定价高得离谱,“和A股市场开了个玩笑”。 三年前,中国人寿的H股上市,当日开盘价为4.55港元,其后一路上扬至现在的水平,涨幅实在可观。H股价格是内地A股IPO定价参考的关键,中国人寿也就成为了有史以来发行市盈率最高的A股。 境内外投行对中国人寿的定价存在很大的争议,有国内券商在中国人寿上市前就提出“一年目标价35元,三年目标价90元”,依据是若按照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假设,中国人寿的估值水平可极大提高。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内寿险行业目前的情况和人寿的竞争能力,判断出中国人寿未来投资回报率应趋于合理水平。相反,外资投行却持保留态度,并给予中性评级,花旗集团对中国人寿的股票投资评级为“抛售”。 如果按市盈率分析,中国人寿的投资回报恐怕要两代人来“接力”实现。但对于高市盈率的股票,支持者另有说法,称中国人寿的估值不能单纯地从市盈率的角度来看待。因为无论是市盈率、市净率还是现金流折现,都是传统的估值模型,这对处于朝阳产业的中国人寿不太适用。这个解释看似有理,其实有“道貌岸然”之嫌。照此逻辑,处于朝阳产业的企业不适用传统的估值模型,那许多其他公司是不是太冤了。 其实,投资者也比较清楚中国人寿H股何以疯涨,除了业绩增长、港股整体走好之外,与“回归”有很大关系。2006年12月13日H股收盘价还是18.96港元,如今A股成功登陆,H股自然会出现获利回吐。至于国内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的耀眼身份,2005年、2006年上半年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44.1%、49.4%,以及2003年至2005年三年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为6%,都只是高市盈率的美丽“外衣”。有券商预计,中国人寿未来仍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可这样的业绩增幅,在金融类上市公司中也并非罕见。 其实,国内机构看好中国人寿另有原因。在目前牛气冲天的市场中,最需要的似乎不是理性,而是胆量,把中国人寿推得越高,越能获得利润。另一方面,中国人寿的高定位,为随后其他保险股的上市打开了空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的表现,已证明牛市中可有更大的想象力。因而,虽然中国人寿上市首日的定位超出大部分机构的预计,不是“一年目标价35元”,而是一天目标价超35元,但参与资金并没有产生“恐高症”。本周三(1月10日),香港市场保险股成为沽货对象,但中国人寿置之于不顾,小幅上涨了1.36%。上市前两个交易日,中国人寿分别换手53.17%、11.44%,接下来不是没有上涨的可能。既然敢喊出“三年目标价90元”,机构又何尝不会“借题发挥”。 当年网络股的炒作,也曾叫出不适用市盈率估值的口号,结果泡沫一堆。中国人寿虽然有真实的业绩与市场份额作为基础,但其估值同样不能过于大胆。如今进入了基金主导市场的时代,基金的能量远超过制造网络股泡沫的庄家,但基金仍不能过于“横冲直撞”。要知道任何脱离了投资价值的股票,都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 中国人寿很快将进入指数计算,其下跌有可能带动一批金融股,并使那些“看大盘眼色”的个股遭殃。如果未来中国人寿股价不争气,岂不是给A股市场开了不大不小的玩笑?看上去中国人寿的高价是H股炒高后的无奈,但上市首日收盘价已证明是境内资金“自讨苦吃”。 还是那句话,投资者要把握收益与风险的平衡。若自知没有机构那样的实力与风险承受力,不妨对中国人寿“敬而远之”,股市中并非找不到可获取利润的个股。机构敢拿中国人寿“开玩笑”,不少中小投资者却是玩不起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