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中国搞不起社会保险 改革需另辟蹊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1:57 中国经济周刊

  文/高书生

  自1993年以来,社会保险在学术上几乎成了社会保障的代名词,在实践中被看作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10多年来,在社会保障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订过程中,我国能不能搞社会保险,是不需要再讨论的,是既定的前提。

  但我认为,我国搞不起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需另辟蹊径,实施一种不同于社会保险的社会保障新计划。

  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目标。要从宏观上把握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发展,就必须对以下三个问题做出回答:如何处理社会保障改革同居民未来预期不稳定的关系?如何寻求社会保障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平衡点?社会保障如何顺应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趋势?

  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一举一动,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窄,不要说现在的老年人中仅有1/5能领取退休金或

养老金,就是在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中,已被
社会保险
覆盖的比例也不算高。在我国,发展是社会保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然而,改革却被排在了首位。被改革的对象,恰恰是过去已被社会保障所覆盖的人群;改革的总趋势,又是养老和
医疗保险
福利待遇下降;改革的结果,就是过去享有社会保障的人群不敢大胆消费,相反却拼命存钱、攒钱以备将来之需。更令人深思的是,社会保障改革给予人们一种强烈的信号:改革就是国家“卸包袱”、群众“掏腰包”。

  居民,特别是过去曾被社会保障所覆盖的人群,随着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未来支出预期变得不再稳定了。社会保障改革,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并扮演着非常尴尬的角色。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只能是在社会保障和企业竞争力之间寻求平衡点。但恰恰在这一点上,不被社会保障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订所关注和汲取。如果以损伤企业竞争力为代价,无异于“杀鸡取卵”。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从城乡二元结构变为城乡三元结构,即出现了介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包括进城务工人员、乡镇企业职工和被征地农民。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不仅绝对量庞大,而且每年增量也很大。这三支队伍加在一起的人数,已经超过城镇就业人数。与此相适应,社会保障实际上就要“三线”作战,即在搞好城市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的同时,还要搞好处于城乡结合部的社会保障。应当承认,面对农村、面对城乡结合部,我国社会保障凸现出制度创新与储备的严重不足。社会保险,原本是针对城里人而设计的,并且只适应于有单位的组织化就业人群,现在却要全面推向进城务工人员、乡镇企业职工甚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正在成为一个筐,所有的人群都在往里装。

  改革需要操作艺术,其精髓在于: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用简便的方式予以妥善处理,而不是相反。

  按照这一理念,我认为,在我国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发展上,急需做好三件事:一是设计一种社会保障新制度,新制度必须放眼未来、面向全社会,但不能为兑现旧制度的承诺而设计;二是关闭社会保障旧制度大门,门里的人可以走出来(参加新制度),但门外的人绝不能再走进去;三是制订从旧制度转向新制度的过渡方式,主要为过去已被社会保障覆盖的人群而设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