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王国良:太保股份贱卖凯雷是无稽之谈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12:07 《英才》
突然调离太平洋保险后首次接受独家专访 王国良 “太保股份贱卖凯雷是无稽之谈” 文·颖一 “你到哪儿了,我到楼下去接你。”王国良在电话中对《英才》记者说。 数分钟后,一身休闲打扮的王国良出现在记者面前。此时的他,已经从受人瞩目的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位置上卸任,现在的身份是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党建督察员,并被提名为集团监事会主席。 上海仪电控股集团是一家受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它偏隅徐家汇一角,办公地点是一座有些陈旧的大楼,这与坐落在繁华的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太平洋保险相比,差别明显。 就在今年8月,上海市委突然宣布将王国良调离,接替他的是原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高国富。 一时间,关于王国良被调离的种种猜测在坊间流传,太平洋金融学院违规投资说,太保寿险贱卖凯雷说,甚嚣尘上。其间甚至传出王国良被双规的消息,后被证实子虚乌有。 而处于事件中心的王国良则关掉手机,在家里静养。面对《英才》记者,王国良首度坦露了他的心事。 面对质疑一:是否贱卖凯雷 “太保股份贱卖完全是无稽之谈。” “作为党的干部,自己以前又在组织部门干过,对于这样的事情没有什么不理解的。”王国良说,当时组织部门说要找他谈话,就猜到是人事变动。当天晚上相关人员就找到王国良,跟他说“国家金融行业的负责人一般只能任两届”。 “我和他们说,是,我快到三届了。”谈话很快结束。两三天后,这个消息正式公布。 对于太保股份贱卖给凯雷的说法,王国良认为完全是无稽之谈。“卖给凯雷是6.6元一股,现在上市也未必能有这个价。”王国良说,正是因为价格的问题,和凯雷的谈判才分分合合,持续了三四年。最开始,凯雷只愿意出4元一股。 “思考过自己在太平洋工作中的得与失吗?”对于这个问题,王国良干脆地回答,“没有,人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 由于将手机关机,只有一些最熟悉的朋友、下属、客户打电话到家里来问候。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是当年王国良的第一任秘书。 王国良回忆起当年刚接手太平洋保险时,他最怕的就是家中的电话响起,因为当时的太平洋资质很差,几近破产,“每天打来的电话都是报丧的。”在刚进入太保的那3年,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任免宣布后,他被上级同意在家休养3个月。那段时间,他就在家加强锻炼,每天早晚各快跑一个小时。由于长年高负荷的工作,王国良的血糖有些高。静养、休息,难得地成为他生活的主题。 现在,王国良要做的是努力适应慢下来的工作节奏和强度。9月初,他被要求到新的单位报到。与过去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风格截然相反,王国良现在参加大小会议,更愿意听,很少发言。 “现在的工作量是过去的1/2不到。”没事儿的时候,王国良就上上网,尽可能快地获得有用的资讯是他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只不过以前他没有太多的时间花在这上面。 自称不打球、不跳舞的王国良,现在开始练书法,甚至已经买好了宣纸。 “我哪儿也没有去,就在家里待着。”王国良开玩笑地说,对于家人来说,自己能留在家里,买菜做饭,那他们最高兴了。据说,他还烧得一手的好菜。 面对质疑二:为什么突然离职 遗憾没在任期内看着太保上市。 就在王国良离职后的第三个月,太平洋保险传出消息,暂定2007年下半年在香港首度招股上市。 没有能在任期内看着太保上市,算是王国良的一大遗憾。其实早在两三年前,太平洋保险就计划上市,后因各种原因搁置。原本在今年底左右,太保又有一次上市的计划,也因为王国良的突然离职而拖后。 2005年12月,王国良第一次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说,自己从来也没有轻松的时候,“干事业的人越搞越辛苦,干金融的人越搞风险越大。” 由于当天下午王国良还要开党组会议,那次的采访是在午餐时间边吃边聊,他不断地说,“抓紧点时间。”王国良当时由于太过匆忙,一碗面吃下去,满头是汗。 而在他的计划中,自己会干三届,直到2007年9月,“到那时我就退位了,就让年轻人做了。” 在退休前,他还有很多的计划。他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出,要用10年时间,把太平洋保险建成国际化的金融控股集团,上市肯定是不可或缺的一项。现在,这一切已经与他无关。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王国良看上去气色不错,心情也不错。“走,我带你去一家有特色的餐厅。”这顿饭显然要从容许多,王国良也有时间慢慢看着菜谱点菜,而不是麻利地叫餐厅经理随便上几样菜。 王国良说,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来上海时,他就曾在这里招待过。霍克正是王国良为太保引入澳大利亚保险业投资者的中间人。 虽然王国良说,既然现在自己离开了金融行业,就不愿意再去想与它相关的事情,但8年的太保工作经历已经在现年56岁的王国良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迹,他能完全不想吗? 面对质疑三:王国良其人 他的强势使得王国良与平安保险的马明哲齐名。 在王国良离职后,对他的评论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强势。 强势的做事理念和风格,让他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果敢坚决。1998年,在当时太保整体业务混乱的情况下,王国良提出的财务、业务、服务“三集中”做法,为整个公司的风险管控和稳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太保寿险因为偿付能力不足导致保监会3次红牌警示,好多次传言王国良要挺不下去了,最终却成功引入凯雷,顺利渡过难关。 这种强势使得王国良与平安保险的马明哲齐名,人们认为他们在创新、改革等方面都很有想法。 另一种观点认为,正是因为王国良过于强势,他没能为太保集团营造一个良好发展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在处理上海市和保监会的关系方面,做得比较欠缺。 但王国良在面对客户时示弱的一面却很少被提及。一位与王国良熟稔的股东透露,王国良在处理与大客户关系时很有一套。 有一次,由于下面的人没有处理好关系,一张保费8000万、利润达到80%的保单出现问题,对方不准备再续约。这时候,王国良亲自出马,飞到北京约对方见面。 二人以前仅仅是认识,却并不熟识。王国良坐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毕恭毕敬地听对方说话。对方最后说,“不用多说什么了,我现在就去办这个事情。”一个电话后,保单续约。最后,甚至加保4000万。 据说,王国良很能喝酒,人也很豪爽,在酒桌上根本不用提业务,生意就做成了。 据了解,王国良的所有组织关系,包括工资的领取都还在太平洋保险公司。他个人原先拥有的太平洋保险500万股期权也依然保留。 太平洋保险集团大事记 2004年4月29日,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成立。 2004年8月,太平洋人寿保险发出了偿付能力不足的第一次警告。 2005年7月,太平洋人寿保险接到来自中国保监会的第二次警告。 2005年12月19日,太平洋保险集团与凯雷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凯雷投资集团与保德信金融集团斥资4.1亿美元,收购了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4.975%的股权。 2006年7月5日,太平洋保险集团发行20亿元的次级债,创下国内保险业发行次级债的最大规模。 2006年8月2日,上海市委在太保集团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宣布对太保集团高层领导作出调整,高国富任太保集团党委书记,而王国良则任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党建督察员,并提名为上海仪电控股集团监事会主席。 2006年11月,太平洋保险集团再次启动H股上市方案,计划在明年下半年在香港最多募资100亿元。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