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保险第一股魅力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09:01 解放日报

  

    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打造金融控股集团,似乎已是必然趋势———

  中国人寿回归,填补了沪深股市保险股的空白,而银(银行)证(证券)保(保险)的“三军会师”,也将进一步增强金融行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沪深股市保险第一股中国人寿A股,进入上市倒计时。

  上周五,刚刚顺利过关,拿到中国证监会批文,昨天中国人寿已奔赴上海、深圳等地,开始路演和询价征程。紧接着,下周二,中国人寿就将启动网上发行。尽管中国人寿A股挂牌上市时间没有最后敲定,但已是箭在弦上。

  保险第一股,市场关注。作为继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之后的A股第四大权重股,中国人寿A股上市,毫无疑问将成为众机构争相配置的优质资产。

  新的蓝筹

  保险第一股即将登陆,沪深股市一片叫好。

  中国人寿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是最直接的理由。三年前,中国人寿在纽约和我国香港上市之初,并不被市场看好。作为首只境外上市的中国保险股,中国人寿H股发行价不过3.59港元,首日上市交易的开盘价也只是4.55港元。但经过三年发展,中国人寿在治理结构、风险控制、人才储备、投资水平、盈利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中国人寿日前发布公告称,今年以来,公司保费收入已达1725.17亿元,市场份额为50%左右。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达6169.26亿元,投资资产规模为5840.42亿元。

  良好业绩成了股价的有力支撑。今年以来,中国人寿在香港的股价一路攀升,连创历史新高,上周五更是一举突破20港元。本周一,在中国人寿A股发行获通过的消息刺激下,中国人寿H股又大涨10.19%,盘中创下23.1港元的历史新高。目前,中国人寿H股最新市盈率已达到67.64倍。按照市值,中国人寿已位居全球上市保险企业第六位,在全球寿险企业中更是位居第一。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内保险业进入持续上升时期,再加上国内资本市场全面回暖,中国人寿投资收益率还有望大幅提升。

  紧随中国人寿,香港市场上的另两只内地保险股———平安保险和人保财险的回归也渐行渐近,平安保险初定于明年初计划发行不超过11.5亿股A股。这些上市保险股早已是香港市场“金融龙头股”代表,并被很多金融机构视为理财产品的“锁定蓝筹”。业内人士预期,海外上市保险股回归,打开A股市场保险股闸门,还将掀起沪深股市保险业上市潮。眼下,市场对中国人寿的期待,也似乎寄托了更多良好的愿望———分享保险业的收益。

  中国人寿回归,填补了沪深股市保险股的空白,而银(银行)证(证券)保(保险)的“三军会师”,也将进一步增强金融行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作为股市第一权重板块的金融股整体联动效应增强,机构资金必定会提升对金融股的配置比例,对银行股、信托股、券商股来说,将是一个极大刺激,市场也会有更多投资机会。

  前景扑朔

  工行、招行、民生……今年以来,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板块在股市中表现抢眼。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沪深股市保险第一股受到追捧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中国内地保险业发展的空间还相当大。到目前为止,内地市场保险深度不到3%,在上海的保险深度也不到4%,而世界平均水平是8%,发达国家更是超过10%。差距足以给投资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国保险业发展前景广阔。受益于这种“想象”,中国人寿在香港市场表现惊人,股价今年以来涨了近一倍。

  想象归想象,要变成现实,就难了。事实上,最近两年间,境内市场传统的寿险业务,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从2004年到2005年,上海寿险业曾连续10多个月出现负增长。今年以来,从数字上看,似乎已经走出低迷。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前11个月,上海市场寿险公司保费收入272.86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2.73%。但有专家指出,这股增势主要依靠万能险、投连险等具有投资功能的新型险种,传统寿险业务其实依然增长缓慢。换句话说,今年保险业的漂亮数据,很大程度得益于股市强劲增长带来的人气。这意味着,如果股市再度出现低迷,保险业的这股由投资热带来的人气,也可能迅速消亡。

  另外一个因素也值得引起重视。近两年来,或是上市融资,或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国寿、平安、太保三家保险龙头企业,无一例外将“充实资本金”作为战略重点。这并不是一种巧合。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寿险发展之初,寿险公司普遍盲目扩张,年回报率超过10%的保单并不罕见。10多年后,这批老保单已经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的沉重负担,有的保险公司甚至因此遭到中国保监会“偿付能力不足”的警告。“融资”势在必行。虽然为了轻装上阵,保险业的上市公司已经将那些负债沉重的老业务剥离到母公司,但母公司的巨大包袱是否会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造成障碍,依然是个未知数。

  混业捷径

  就在回归A股前夕,金融业另一则重大新闻中也出现了“中国人寿”的身影。沸沸扬扬的广东发展银行竞购案尘埃落定,中国人寿成功获得广发行20%的股份。

  一面上市融资,一面竞购其他金融企业的股份……中国人寿两个大动作,似乎是2006年中国金融业的一个缩影:混业经营大幕拉开,庞大的金融控股集团开始酝酿。

  直到现在,中国一系列金融法规,依然严格实行“分业”原则,保险、银行、证券公司都必须“分业”,不能同时经营两种业务。这种隔离有效隔离了风险,却也使中国金融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弱势,因为在国际上,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金融巨头大多同时经营多项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各家金融企业普遍选择了一种“迂回”方式,对其他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保险业为例,平安集团旗下已经有平安银行、平安证券、平安信托等多家子公司。中国人寿除参股广发银行外,已是中信证券的第二大股东。

  资本市场无疑为这种金融混业需求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毕竟,通过二级市场上的股权买卖或置换,通过市场力量的兼并或重组,来实现企业规模扩张以及多元化经营,更具灵活性。同时,有了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这条金融混业的通道也就更加透明和高效。有关统计显示,过去5年中,全球仅保险业的并购就达5000多件,涉及金额高达1000多亿美元,这些并购交易绝大多数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人寿回归,沪深股市金融板块更加完整,各类金融股股价联动性加强。这种股价走势联动,必然走向更深层次的经营联动。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打造金融控股集团,似乎已是必然趋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