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入世五年卖保险不再吓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 01:45 北京娱乐信报

  从2001年至今,无论是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还是进入方式,外资保险机构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强其在中国保险市场的渗透力。不过在我们喊“狼”来了的同时,我们也成了“狼”——截止到目前,中资保险商已在我国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共设立了43个保险营业机构和9个保险代表处。

  

入世五年卖保险不再吓人

  外资公司保费收入从2001年底的33.2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5年底的341.2亿元人民币,与入世前相比增长了约9倍。2005年底,外资公司占全国市场的份额为6.92%,较入世前的1.58%增长了5.34个百分点。信报记者 苏冠名/摄

  百姓故事

  用保险规避风险和

理财

  “过去,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保险,而现在我每年的保险费都要达到6000元。”北京市民吉先生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善于储蓄的人之一,“压箱底”就是较形象的说法。由于中国一直实行高利率政策,再加上缺少投资渠道,除了曾经盛行的国库券,中国人的钱主要还是放在银行里“用大钱生小钱”。

  不过两年前,吉先生买了车,保险开始走进了他的生活。从去年开始,他又开始购买人寿保险。当时他买了一个国内保险公司的产品,不过,因为那家公司业务员的服务态度让他最终放弃了这个产品。现在他在外资保险公司为自己和家人买了保险。

  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也促进了保险业务员素质的提高。“以前我老接到那些保险业务员的电话骚扰,有时候到你家里来还很吓人,现在的业务员不再这么死缠烂打了,他们会和你做朋友,会为你做理财规划,变得很专业。”吉先生说。

  外资优势

  百年老店以客户为中心

  记者本人刚从事保险报道时是2002年,当时中国保险业刚刚对外敞开大门。记者清楚地记得写的第一篇稿子是——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率先在业内建成绿色客服大厅。现在看来这种事情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新闻性可言,但是在当时,中国大多数本土保险公司是坐等客户上门。对于刚刚对外开放的中国保险业来说,这无疑代表着一种观念的转变。

  的确,进入中国的都是来自美国、意大利、英国的百年老店,这不是仅有20年历史的中国保险业所能比得了的,对于中国保险业发生的一些变化,他们在自己的国家也曾经历过,甚至比中国本土的企业还熟悉。

  入世初,“大限”、“狼来了”成为各种媒体中频繁出现的词汇。作为我国惟一一家总部设在中国香港的中资保险集团公司旗下的寿险子公司,太平人寿于2002年11月回到内地市场,回忆起这期间的历程,太平人寿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外资已经比我们拥有更先进的技术,而且对于这个市场他们一点也不放松,在设立代表处时他们就已经开始了对这个市场的研究。”

  竞争过程

  “引进来”还要“走出去”

  外资保险公司不仅引进了资本,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例经营方针、产品创新、营销体制等,对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保险业无疑有很大帮助,消费者直接受益,同时也推动了本土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在竞争中提升,实现了双赢的局面,推动了中国保险业高速增长。

  “压力也是动力,他们的到来给本土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不论是理念的运作、产品的开发本土企业都可以依葫芦画瓢,也能有所得。” 太平人寿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短短十年时间,中国的保险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品牌的多元化、产品的多元化、营运模式的多元化、销售通路的多元化、资本结构的多元化和政策环境的多元化等六个方面。” 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市场运营官的段方晓表示。

  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下,中资保险公司仅仅用5年时间就走过了国外保险商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路。

  在狠练内功的同时,本土企业开始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以及在境外上市筹集资本。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保险已分别在境外上市。此外中资企业积极探索和开拓国际市场,已在港澳、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区,共设立了43个保险营业机构和9个保险代表处。

  经验总结

  入世是行业发展助推器

  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市场运营官段方晓先生,此前曾在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任职,其自身职业身份的转变,让他对中国保险业的进步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保险业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以规模为中心到以利润为中心,中国的保险企业不断经历着蜕变,所带来的则是整个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行业社会形象的不断提升和同其他金融领域的深入沟通及加速融合。而入世正是这一转变的助推器。”

  在荷兰AEGON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万维德看来外资抢滩中国市场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争斗、人才上的挖墙脚,更使中国的保险产业开始升级。而这一切都是根植于入世这个基础之上。

  国内惟一一家外商独资人寿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暨CEO谢仕荣也表示,外资的进入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保险业无疑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监管机构

  现行监管体制面临挑战

  日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了保险业入世5周年新闻发布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保监会”)介绍,外资市场渗透力加强,截至目前,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7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121个营业性机构,135家外资保险机构设立了近200家代表处。到目前为止,除了外资产险公司不得经营“交强险”、外资设立寿险公司必须合资且股比不得超过50%等限制外,保险业基本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

  保险市场开放以来,共有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资金,通过设立外资保险机构和参股中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同时带动了大量相关资金投入经济和社会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东四个开放较早、外资保险公司较为集中的地区,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分别占当地市场份额的19.43%、17.37%、10.14%和8.86%。

  保监会认为,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环境下,一些外资金融集团通过分别准入的形式,同时涉足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并在发展中逐步整合金融资源,力求发挥集团化经营的合力优势,将对中资金融机构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力,也对现行监管体制提出新的问题。

  保监会表示,市场开放形势的发展,向保险业提出了新的任务。监管部门将密切关注保险业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完善各类投资方式的安全保障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掌控能力。

  信报记者 仇兆燕

  专家观点

  保险业将更多元化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孟昭亿表示,入世过渡期结束以后,保险业进入全面开放时期,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例如,外资保险机构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主要形式开始出现多元化趋势,参股和海外上市成为继市场准入之后两种重要的开放形式,外资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也由过去的以市场准入为主,转换为多种方式并重、多种渠道并存,对市场的渗透逐步加强。

  孟昭亿指出,目前保险业开放的“余地”已经不大,主要是保险中介这块市场,外资希望能有更大的作为。至于外资设立寿险公司必须合资且股比不得超过50%的政策限制,目前不会有突破。

  【相关链接】

  保险业入世大事记

  2002年1月15日,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入世后批准设立的首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

  2003年底,共有39个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70家营业机构。

  2004年5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从而简化了审批时间,并降低了开设分公司所需要的注册资本要求。

  2005年,监管部门取消强制分保。

  2005年底,共有来自18个国家的12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12个城市设立了188家外资代表处。

  2006年后,允许外商设立独资的外商保险经纪公司。

  【编后】

  入世“冷暖” 百姓自知

  随着对保险业盘点的落笔,本报推出的入世五周年盘点专题报道告一段落。

  加入世贸后成绩如何?老百姓是重要的衡量标准。老百姓的利益、诉求、感觉是否得到满足和尊重,通俗点说,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是我们这期专题报道重点考量之所在。而考量结果,确实令我们感到欣喜和鼓舞,这从我们这几期报道的标题,如“车价越来越便宜”、“

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出国玩越来越爽”、“卖场开到家门口”、“卖保险不再吓人”就可见一斑。

  在入世前,拥有一辆小汽车、圣诞打折期间到欧洲购物、周末到大卖场将日用品和食品一站购齐、购买洋高档烟酒和

化妆品还是许多工薪阶层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关税和外资进入中国的门槛不断降低,外资及其商品不断进入中国,其结果是汽车价格降了、大卖场多了、金融产品丰富了。在进来的基础上,老百姓出去也更容易了,欧盟、日本等一个个成为了我们的旅游目的地。买车、出国游不再是“水中花,镜中月”。

  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它所带来的实惠却是老百姓们能深切体会到的。这也让我们有理由期待入世十年,十五年……

  董长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