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如何建立医疗保险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1:38 中国经济周刊

  ★文/新加坡医疗中心负责人 林明健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人均GDP几乎和美国一样,比英国还要好。许多人会有疑问:既然你们这么有钱,为什么没有建立一个国家的医疗保险体系呢?

  保险的概念非常简单,就是一个钱的转移,从病人到服务提供商。对于医疗的支付有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是自我支付(自费),我更愿意把它叫做“自我保险”;第二种是私人保险;第三种是收费保险,除美国外,很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采用此种模式;第四种是社区筹资,就像中国的筹资模式。第五种就是新加坡的模式,以税收为主,但仍强调个人要承担一部分。

  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这没有对错之分。不管哪种方式都是将大规模的资金转移给服务提供商,新加坡非常清楚,我们必须管理供应商,包括医生和所有的医疗机构。我们经常会问:谁来支付?但如果只关心支付问题,不对服务提供进行管理的话,就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此外,还要对需求方面进行控制,对于道德风险也需要关注。我们把它称作“自助餐综合症”。吃自助餐时,人们容易什么都拿,不管能否吃得完。所以我们要建立融资的公平性。我们要花多少钱?怎样花这些钱?我们现在有多少钱?我们共同来承担责任,既不是个人自己承担,也不全都推给国家。

  1985年,新加坡建立起医疗储蓄账户。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模式,但它并不是完整的,我们也并未试图去建立完整的体系,而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体系—能够负担得起,而且比较合理、有效的方法。我们的理念是个人要对自己负责,政府是人民最后的一根稻草,要给人民最后的保障。

  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工作的人都必须对自己负责,有义务对自己的医疗负责,依靠自己。在一个家庭中,你的父母、配偶、子女都是家庭的成员,但是你的保险只能依靠你自己来支出,每个人都要防患于未然,提早做好准备。此外还有一部分费用由雇主来支付,就是雇主为雇员支付保险,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资金来源。

  这个系统从1984年开始,目前,我们国家的储蓄额已达到300亿美元。每年新加坡的医疗支出为50亿美元,我们已经把今后几年的钱都攒出来了。储蓄是亚洲人非常喜欢的一个理念,我们都喜欢存钱。

  我们认为,医疗必须是人们能够承担得起的。新加坡的人均GDP很高,所以医疗与GDP相比,是人们完全可以承担的。我们相信,首先医疗支出必须花费少一些,然后实行共保。因为政府如果做得不恰当就会承担道德风险,所以政府的责任要么是承担道德风险,要么就是消除道德风险的危机。

  然后我们又建立了一种医疗基金。这种医疗基金系统不是集中化的,政府关心怎样使人们乐于储蓄来对自己负责。所以,新加坡的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有三部分:储蓄、保障和基金。在这三种方式中,政府支付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共同支付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以坐飞机为例,你获得多少补贴,取决于你坐的是头等舱还是经济舱,医疗也是如此。比如我们进行血管扩张手术时,你选择哪一个级别的手术,你付的钱的比例也是不同的。当然我们会对病人提出建议,如果你选择的这种服务级别太高的话,你可能付不起,应当选择另外一种。

  总的来说,新加坡虽然面临着大的风险,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平衡供方和需求方的关系,但实际上整个医疗体系真正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的成本,我们真正关注的是我们付出的钱和最后获得的服务是不是高质量的,也就是效果和质量。

  (本刊记者张伟根据作者在北京论坛(2006)的发言整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