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等待9+X 生命人寿资产管理热身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马斌 7年前,自平安足球俱乐部董事长一职隐退,李钢从此淡出公众视野。再出山时,已经是生命人寿的董事长,一晃四年,又变成总经理。 同样的公司,还是原先的办公室,不过,由于角色的切换,李钢现在关心的不再仅仅是结果,还有过程以及原因。 2005年上半年,也还是在前任李政怀的任上,生命人寿实现新契约保费收入21.3亿元,年度规模保费达成率达到66.4%。其中,团险和银保的年度计划达成率分别达到83%和71%。 “目前,生命人寿的总资产大约80亿元。”李钢透露。并且,由于手握超过2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在数年之内生命人寿暂时不会有偿付能力不足的担心。 尽管有如此华丽的外衣包裹,李钢仍旧要为保费的增长、业务结构的平衡,以及投资收益的提升日日困扰。 日前,沉寂多年的李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这也是他“换位”总经理以来第一次直面媒体。 上海证券报:由于经营年限和规模限制,生命人寿无法成立自己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换言之,在股票、基础设施等投资必须通过专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操作,请问这样的安排对于投资风险和收益有何影响?随着投资渠道的放开,投资收益将成为决定保险公司产品价格竞争的最关键所在,请问生命人寿对此有何想法? 李钢:近年来,在保监会大力推动下,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渠道和环境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收益上创下了历史的新高。作为保险业的另一只轮子,资产管理越做越大,终于能够与承保业务这一只轮子匹配。 保监会出于对保险资金高效安全运用的考虑,将新渠道优先批给较为成熟的大公司,对此我们非常理解并支持。但同时我们也期待,对于达到一定资产规模、治理结构完善、具有专业投资架构和人员系统的中小公司保监会也会给予一定机会。因此,我们呼吁逐步将现有的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友邦资产管理中心(“9+1”结构),变成“9+X”结构。对中小型公司,只要其发展起来,合乎保监会在上述三个方面的规定,就能够给予他们渠道,让他们也能在安全高效的前提下提升投资收益。 生命人寿资产规模约80亿,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设有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中心,具备健全的现代化的风险管控系统,是中小公司的代表,具有拓宽渠道的强烈需求,公司已经建成了向业内一流公司看齐的资产管理架构和运营体系,把自身的准备功课做足,一旦时机成熟,即可立即高效运作。 上海证券报:我们注意到整个金融行业都在进行集团化和综合金融的尝试,作为中型的寿险公司,生命人寿在这方面有何打算? 李钢:集团化经营和综合金融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也是生命人寿的发展愿景,公司对此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与规划。 回顾并展望生命人寿的发展,可以将其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诞生到2007年的第一个五年,是“生命人寿”阶段,这个阶段专业经营做寿险,将基础夯实。第二阶段,2008年到2012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成立年金公司、健康险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创建“生命保险”。这一阶段应以年保费超百亿、业务多元化和产品服务多元化为标志性特征;第三阶段,也就是2012年以后,计划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将“中国生命”作为生命的长期品牌,与英文名称“Sino Life”一致。 银保与偿付能力难题 □本报记者 马斌 上海证券报:前不久生命人寿高层发生变动,主要股东首钢方面派出了董事长,而您本人则由董事长换位总经理,请问这轮变动是否会对生命人寿的经营策略有何影响? 李钢:2006年6月,我通过竞聘出任生命人寿总经理,这在国内金融圈恐怕尚属首例。自上任总经理以来,通过对公司全方位地深入摸底,并根据董事会下达的经营指标,调整了相应的业务政策、组织结构,以细致落实经营任务,并在产品、营销、投资等领域大力创新。 在长期战略上,公司仍然坚持董事会原定的五年发展规划,即:完成保费规模一百亿的目标不变,公司实现首次会计盈利时间的目标不变。 在今明两年,公司将高效铺设分支机构,积极创新业务渠道。 上海证券报:由于雄厚的资本金,生命在做大银保之余暂时不用担心偿付能力问题,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若延续目前的策略,数年后生命也会面临偿付能力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李钢: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司确立了各条业务线的短、中、长期发展展略。银行保险业务对于公司发展初期迅速做大市场、保证公司发展所必要的现金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个人营销业务仍旧是寿险公司长期发展的重点,而在起步阶段则注重夯实基础。按照公司的中期发展规划,偿付能力中短期内不会出现不足。但是,纵观业界其他公司的发展历程,寿险公司在快速发展、规模迅猛扩张的情况下,或迟或早都会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生命人寿亦对此做了充分准备。若出现因偿付能力问题制约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时,则亦有诸多方案可供股东选择,如发行次级债,实施财务再保,发行上市,增资扩股等等。 上海证券报:由于银保的趸缴安排以及手续费的高企,银保已经成为寿险公司最没有利润的业务线,请问作为银保独大的公司,生命人寿如何解决规模与利润平衡的问题? 李钢: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是全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而生命人寿作为一家规模较小、机制灵活的专业寿险公司,已经对此作了充分的应对。 单就银行保险业务而言,公司很早便对银保业务策略进行了调整,大力开发、推动长期期缴产品,除储蓄型产品外,保障型、万能型等产品共同构成了公司多样化、合理化的银行保险业务结构。在银行保险的渠道合作模式上,公司与招商银行探索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希望通过创新来实现公司、银行、客户多赢的局面。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