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重庆大旱再次考问农业保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 17:16 中国保险报

  □刘新立

  今年入夏以来,重庆遭受了50年不遇的大旱,截至9月6日,因旱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超过80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高达59.5亿元。面对巨大的灾难,人们再一次想到了保险。如果能有农业保险的赔付,重庆的农民在几近绝收的情况下,就不会感到如此无奈。保险本来是“防患于未然”的,但为什么每次都是洪水过后、台风过后、大旱过后,我们才会想到保险?近年来,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在实践中开展的迫切性频频见诸报端,农业保险的试点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若干意见》更是明确了农业保险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另一方面,在真正需要农业保险“雪中送炭”的时候,却时不时出现农业保险的“抱憾”,农业保险似乎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一提到农业保险,有人就会觉得,中国的农民不仅没有投保的能力,也缺乏保险的观念和意识。诚然,大多数中国农民不像美国的农场主那样有投保实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保险就没有发展空间。作为一种政策性保险,政府和保险公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产品、宣传、服务和政府支持这四个方面,还有很多亟待加强之处。

  产品是连接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纽带,既然要发展农业保险,产品应该是打头阵的。但保险公司纷纷把类似于重庆大旱的旱灾风险列为除外责任,而且,在全国很多地方,农民需要的险种,保险公司都不能提供。这里的原因究竟何在?从理论上来说,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并不是理想的可保风险,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很多非传统的解决方案可以选择。例如,在保费方面,需要有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中的各个环节来支持。即使是最末端的农产品消费者,其实也承担了由于减产而价格上升的风险,那么,这种风险的成本肯定不应只由农民承担。又如,中国现在有农产品期货市场,今后如果天气指数期货这样的衍生品能够发展起来,保险公司可以在这些市场上转嫁承保风险,加之一定程度的保费补贴和税收优惠,它在技术上的困难将会大大降低,不可能总是出现“农险越做越亏”的情况。

  众所周知,保险产品是无形的,经常听到有人说这种无形性似乎是保险的一个弱项。但实际上无形的产品有很多,如心理咨询,而心理咨询是非常有市场的。所以,无形产品并不等于天生就比有形产品缺少点什么,产品的魅力不在于有形还是无形,关键在于最终的用途。“酒香不怕巷子深”,保险最应该借鉴的,恰恰是这个“香”字。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消费者的观念和意识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要想提高农业保险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例如,一场大灾过后,各方媒体在报导灾情如何严重之时,如果也谈论一下农业保险如何像“雪中送炭”一样给灾民解了燃眉之急,农业保险的形象立刻会“光辉”起来,这无异于在最恰当的时候给它做了最好的广告,绝对不会再有农民怀疑农业保险的有效性,也不会出现像这次重庆旱灾中,有的农民没有听说过农业保险的怪现象了。

  其实,比产品更重要的,是服务。任何一个人买保险,都希望能够看到保险带来的好处。正是这个原因,国外才有保险公司在出售健康险的同时,出资建体育馆供被保险人锻炼身体。也正是这个原因,台湾一家寿险公司在一次大震之后,收养了所有的震后遗孤。我们的保险公司应该想想,要让农民来投保,我们能为农民做些什么?如果承保了旱灾风险,能不能免费为需要的农户打一口深井?能否优惠提供滴灌设备?如果是政策性的农险公司,能否在科技兴农上作出积极的贡献?能否在某些方面为农民的致富提供一些帮助?有了这样的服务,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排斥保险,保险会以最美好、最健康的形象深入人心。

  既然是政策性保险的定位,政府的作用就必不可少。政府的支持作用非常关键,它涉及法律、保费补贴、税收优惠和基金建设等诸多方面。以基金建设为例,其实像这次重庆的旱灾50年一遇,即使只在重庆这一个地方,也可以算是可保风险了。但为什么保险公司却将之列为除外责任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农业风险基金,谁也无法保证在收取了几十年保费之后,巨灾才会发生,而一旦在早期发生,对保险公司的影响是很大的,谁也不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由此看出,农业保险的整个链条中还有缺失的部分,只有这个链条完整了,农业保险才能“用事实说话”,才能在大灾过后没有遗憾,才能健康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