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相互制农业保险:探索特色经营之路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1:13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马晨明 相互制保险公司,指的是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办理保险而成立的法人组织,也是国际上比较成熟和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保险组织形式。相互制农业保险可以稳定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发展和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可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对农村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积极作用;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因此,相互制正在成为中国农业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简称阳光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也是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对阳光公司在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我国的农业保险以及相互制保险业务,无疑都大有裨益。 相互制农险的第一块试验田 过去,我国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制保险公司,阳光公司的成立,使黑龙江成为我国相互制农险的第一块试验田。组建以来,阳光公司在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经营区域、监管办法等诸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并开始走向规范化。 首先,建立了相互制管理体制。建立了以公司统一经营为主导,以保险社互助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治理、双层经营的管理体制。在公司和会员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形成了为“三农”服务的保险体系。 其次,创造了保费“三方筹集”的模式。由参保农户缴纳保费65%,申请国家财政补贴20%,地方财政(暂由黑龙江农垦总局)补贴15%。财政补贴的35%直接补给参保农户,破解了按农作物损失率确定费率农民买不起、按农民买得起的费率确定保费保险公司赔不起的难题;同时,建立了“核灾定损”公估制度。针对农业保险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难题,建立了具有社会中介性质的“核灾定损”公估制度,实行核灾定损员、保险分社、保险社与公司“四级”查勘定损,从而保证了灾害损失鉴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形成了防范道德风险的有效机制。 第三,开发了适应“三农”需要的产品。现已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三农”保险产品140个,其中种植业28个,养殖业14个,其他涉农产品98个,初步满足了部分农业保险市场需求;并实现了农业防灾减灾的直接服务。 第四,创立了“三公开三到户”的业务管理模式,即承保内容公开、损失测定公开、赔款兑现公开和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管理模式,调动了会员参与公司管理的积极性。 第五,建立了大灾准备金和再保险制度。公司为平抑大灾风险,按保费收入的10%提取了大灾准备金。当保险社的综合赔付率超过140%时,超赔部分动用大灾准备金弥补。同时用大灾准备金购买再保险,形成了化解风险的双重防线。种植业再保险已与国内外七家再保险集团公司达成了超赔再保险合约,提供赔付率90%~140%的保障程度,使种植业总体经营的大灾风险得到有效分散。 另外,完善了内控制度和信息系统。建立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产品开发、稽核审计等72项内控制度,同时建成了以业务、财务、再保险及客户中心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 农险发展缺乏实质性推动力量 相互制农业保险虽然在龙江大地结出了硕果。但从全国范围看,由于对农业保险性质和作用缺乏充分的认识,农业保险的发展缺乏实质性的推动力量。这种情况,阳光公司在实践中也有切身感受。因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司负责人提出了目前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几个因素,希望引起重视,并尽快得到解决。 一是缺乏农业保险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制的缺失给农业保险实践带来了较多困难。公司负责人认为,现有法律规定的“自愿投保”原则,尤其不利于规避“逆选择”风险。 二是缺乏适量的财政资金补贴。农业保险没有财政补贴,单靠农民的支付能力和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难以形成平抑自然风险的有效机制。如2005年,国家财政给予阳光公司保费补贴2000万元,占总保费的9.1%,每亩参保耕地平均补贴仅为0.81元,每斤粮食补贴不到1厘钱。 三是缺乏税收优惠政策和相关惠农政策支持。现行税收政策中,农业保险仅有种养两业免缴营业税、印花税、城建税,税收优惠幅度小,而且其他涉农保险还没有列入税收优惠范围,过重的税赋必然影响农业保险对“三农”的保障能力。同时农业保险尚未纳入我国农业保护体系,国家有关惠农、支农政策没有与农业保险结合起来,农业保护体系还不完善。 四是缺乏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赔付的特征,在缺乏巨灾风险准备金和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机制的条件下,不仅保险公司担忧巨灾风险,参保农民也担忧自己的保险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公司经营区域有限,保险标的风险同质化特征明显,不能按照“大数法则”构建完善的农业风险分散体系,降低了公司分散风险的能力。 五是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农业保险难以形成利润积累,而公司在农村保险营业网点建设、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和农村保险人才培训等方面却需要大量投入,这种矛盾的现状制约着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