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唐若昕:求解出口信用保险的中国式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02:35 第一财经日报

  访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唐若昕

  本报记者 陈天翔 发自上海

  用唐若昕自己的话说,在他还是中国人保公司副总经理的时候,几乎每次都是拿“眼角的余光”去打量出口信用保险这一业务。“出口信用保险在保险领域里是个非常边缘化的业务,但是又比普通商业保险更具复杂性。与时间赛跑对出口信用保险来说并不适用,因为它是一种需要花时间去磨的业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总经理唐若昕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这样表示。保险渗透率:来之不易的两个百分点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自中国开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以来,其发展处于怎样的一个状况?

  唐若昕: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政府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国际通行做法,是WTO规则允许的贸易促进措施,也是国际通行的重要的贸易促进工具。目前,世界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

  出口信用保险在世界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业务规模也一直较小。直到2001年12月,我们正式挂牌运营,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到2005年年底,我们成立4年来,累计扶持的出口超过430亿美元,为数千家出口企业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为110多个中长期项目提供了保险支持。

  《第一财经日报》:您如何评价出口信用保险目前在我国所发挥出的功用?

  唐若昕:自诞生以来,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就主动适应国家外交、外经贸战略需要。在“盈亏平衡”的前提下,出口信用保险基本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渗透率指标上——中国信保成立以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渗透率指标一直徘徊在1%左右,2001年只有0.8%,而一般贸易的渗透率指标也长期保持在2%左右。

  几年来,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指标由2002年的0.84%,上升到2003 年的1.3%、2004 年的2.2%和2005年的2.8%。别看4年来,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仅上升了两个百分点,但这是在我国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的,来之不易。一般贸易的渗透率指标,从2002年的2%,上升到2003 年的3.1%和2004 年的5.5%,2005年则上升到6.7%。这一指标上升的情况说明,信用保险对一般贸易的支持作用不断加大,其基础性功能逐渐显现。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哪些问题?

  唐若昕: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的发展遇到的问题很多,我认为,概括起来有四方面。一是企业认知度不高。与欧美国家比起来,我国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数量还很少。欧美国家的外贸企业风险意识较强,大部分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欧洲前1000大出口商更是100%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而在中国,2001年年底,中国信保成立之初,出口信用保险保额占我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不足1%,即使在近几年迅速发展之后,由于外贸企业的认识问题,出口信用保险的平均渗透率也只有3%~7%。二是大多数出口企业没有建立起信用管理的理念,对出口信用保险更缺乏基本的了解,因此,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拓展的困难较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缺乏了解是推广业务的最大障碍,另外,不少企业还将出口信用保险混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因此造成我们营销展业的难度加大。三是出口信用保险在发达国家,都出台了专门的法律,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立法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四是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规模还不够大。不照搬国际同业现成产品

  《第一财经日报》:出口信用保险的开展既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尤其是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的晴雨表,又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要求。我想知道,目前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在国际上,大概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

  唐若昕:应该说,中国信保在国际ECA机构(国际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的排名与中国贸易在世界上的排名差距逐步缩小。我们在国际ECA机构中的排名不断提升。我们经历了这样的变化:2001年,中国信用保险规模在ECA机构中的排名短期险为19位,中长期险为14位,投资保险为13位;到了2004年则大幅度上升到短期险12名,排名前移7位;中长期险排名第10,前移4位。

  由于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尚短,出口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认知尚需时日,我们不会照搬国际同业的现成产品,而是试着将其与我国出口企业和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设计出更加符合中国实际,为中国出口企业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我一直认为,法国COFACE在出口信用保险方面是我们的“老师”,但是,我们也不会去照搬他们的东西。

  《第一财经日报》:您之前提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要“突出对重点出口行业、重点出口对象国家、重点出口企业的支持”,我想知道,您提到的这三个“重点”主要包括哪些?

  唐若昕:为了通过信用保险支持出口增长方式改变,改善出口结构,中国信保根据国家外经贸和产业政策,选择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突出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支持汽车、轨道交通、通信、飞机、生物制药、石油化工、软件、海外工程承包等八大重点行业,重点支持其中的优势企业,对这些优质客户提供全方位风险管理服务,以出口信用保险为核心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出口业务流程,同时提供担保、国内信用保险、劳务保险和信息咨询等增值服务。重点出口对象国家主要包括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如俄罗斯、印度、巴西及东南亚、东欧、非洲、拉美的一些重点国家等等。

     解困中小企业融资

  《第一财经日报》:事实上,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那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否会兼顾到这部分企业的需求,为这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唐若昕:世界各国有关中小企业的分类标准不尽相同,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种类也很庞杂,主要划分的指标包括员工人数、生产能力、销售情况等。按照商务部对出口企业划分的标准,年出口额在1500万美元以下的出口企业属于中小型出口企业,可以享受商务部外贸发展基金的资助。

  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出口,我们专门开发了中小企业综合保险,它会帮助中小企业把出口贸易形成的应收款加上信用保险来获得一定的银行贸易融资。贸易融资是相对于固定资产贷款和抵押借款的另一种方式,在国际上非常流行。对中小企业也非常适用。只是以往没有这种工具。在这一点上,这项产品的推出意义将非常深远。为解决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国信保在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收汇风险保障功能的同时,大力开发融资功能,与多家银行合作,推出了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积极帮助出口企业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贸易融资。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将近期的发展目标定为,到2007年,业务规模增长到400亿美元,使出口信用保险对一般贸易出口的支持率达到10%左右。我想知道“400亿美元”和“10%”这两个数字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唐若昕:400亿美元是指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金额,也就是我国的外贸出口总额中,有400亿美元的出口获得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10%是指出口信用保险对一般贸易出口的支持率,也就是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的一般贸易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现在,世界贸易总额的10%~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到2007年,我国也争取达到这个水平。2006年上半年,中国信保实现承保金额130.8亿美元,同比增长36.8%。追偿业务表现比较突出,上半年实现追偿收入3353万美元,同比增长82.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