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企业年金为何会代人受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6日 09:56 中国经营报

  2006年07月14日 19:40 作者:杨磊

  经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审批的企业年金第一单刚刚落户联想,关于这一新生事物的质疑声便迅速在社会上传开。由于建立企业年金需要企业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并且非强制性,因此,最终在中国第一批涉足这一领域的将是少数“央企豪门”。这一事实在基尼系数已经接近警戒线的中国,无疑是非常敏感的。

  其实,企业年金在国际上并非新生事物,而是一种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非常成熟的养老保障制度。它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缩小社会分化,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企业年金到了中国,却遭到如此误解呢?企业年金,是在代人受过吗?

  首先,

企业年金成了中国原本就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的一个“照妖镜”。老百姓的担心不无道理:在许多人第一重社会保障都还没有建立的背景下,另外一批人却在着手建立第二重
养老保险
。这等于在现实的收入差距之外,又预示了30年后不同人群养老前景的巨大差异,自然会让人对原本就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体制产生更大意见。企业年金目前在部分地区的试点情况也证实了这种担心:电力、石油、石化、银行等
垄断行业
的企业年金发展较快,而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

  其次,企业年金无法回避中国倒挂的劳资关系。事实上,很多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往往先从高层或要害部门做起,更多的普通职工或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根本无法分享其成果。特别是一些企业打着发展企业年金的旗号,为少数人谋私利,甚至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中国,工会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对这种明显的不公平缺乏谈判筹码。

  最后,企业年金的监管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的协作。但是,政府部门监管职能尚不明确,使得企业年金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例如,一些企业名义上建立的是企业年金,但并未将年金与企业其他资金分账管理。因为年金的管理权在企业手中,企业管理者对年金的运用除了有暗箱操作的可能,投资过程中还存在金融风险。这些风险,显然不是一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能监管的。

  所以,企业年金之所以在中国会出现“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的现象,错并不在橘树本身,而在于土壤。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