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人寿经营管理委员会主席潘燊昌专访
本报记者 陈天翔 发自上海
围绕着这位前ING集团中唯一的亚裔董事、该集团前大中华区总裁潘燊昌身上近来有各种各样太多的消息,而动因则是已59岁“高龄”的他在ING退休后,来到了和他已经打了十
几年交道的太平洋保险集团,出任被他称为几乎在全国保险业中都很难找到的这个职位的负责人——太平洋人寿经营管理委员会主席。
在太平洋保险集团那幢能环视陆家嘴全景的摩天大楼的30层,潘燊昌拥有了一个新办公室,墙上挂着的除去他那两本已被津津乐道的畅销书——《听老板就错了》和《胆大包天》的放大版封面外,最“占地方”的就是座位正后方的那幅“难得糊涂”。从ING到太平洋保险,可能依然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需要“糊涂”什么,“清醒”什么。《第一财经日报》于日前独家专访了潘燊昌。
《第一财经日报》:内地保险市场被开发的程度越来越高,香港、台湾等保险业发达地区的高级人才越来越多地来到内地发展,比较典型的是目前在平安保险集团中的一些港台籍高管。你觉得现在才来内地,时间上会不会有些晚?
潘燊昌:在ING收购美国安泰的时候,很多人以为我也要离开,但是我当时就决定要在ING一直做到退休。到今年3月份,我正式退休。是的,一些大型境外保险公司的高管先于我来到内地,因他们的个人能力出众和把握时机的恰当,已经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但是我想,内地市场那么大,什么时候来都不晚。
《第一财经日报》:你来到太平洋保险的时间,应该是在美国凯雷投资公司和美国保德信保险集团以人民币33亿元收购太平洋人寿24.9%的股权之后,很多人都认为你代表了凯雷和保德信进驻太平洋人寿实行管理。
潘燊昌:我也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但是事实上有比较大的偏差。根据凯雷和保德信入股太平洋人寿时的约定,外方有权提名多个重要岗位上的高管人选,包括了经营管理委员会主席、投资主管、精算主管等,而所提名的人则需要通过双方的同意才能确定,因此,我并非只代表凯雷和保德信来管理太平洋人寿。
《第一财经日报》:但是在太平洋人寿原来的框架中,并没有“经营管理委员会”这一机构。这一新设的机构主要将负责哪些方面的工作?
潘燊昌:这个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太平洋人寿在经营方面的工作,受太平洋人寿总经理监督,并对太平洋人寿董事会负责,可以提名高级管理干部。如果经营管理委员会中的所有人员全部到齐整的话,将会有12人左右。已经到位的David W illiam W olf 来自保德信集团在日本的公司,他将出任太平洋人寿常务副总经理,我们需要他的经验。同时一些精算和投资的专家也会加入到这个经营委员会。经营委员会并非需要通过委员投票来进行决策,只要经过委员们的充分论证,最后则由我来决定是否实施。经营管理委员会中的负责投资的高管也将会在近期到位。经营管理委员会里出现了一些“外脑”,是因为太平洋人寿想获得长期成功,就必须拉近和国际水平的距离。
《第一财经日报》:太平洋人寿、中国人寿及平安人寿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最大的三家寿险公司,“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已久,但是后两者早早地或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通过境外上市,或通过主动将业务转型,已经和太平洋人寿拉开了距离。
潘燊昌:确实如此。太平洋人寿在经营方面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干部队伍在业务方面不够专业、执行力不强等方面。太平洋人寿之所以要引入外资,固然有资金方面的需要,同样也有提升管理经验方面的期望,尽管问题重重,但是太平洋人寿也具有除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之外的其他企业不可能拥有的优势,那就是成立时间长、拥有近千万长期客户等,即使新公司发展再快,想超过太平洋人寿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这也留给我们了时间。
太平洋人寿就单块部门实力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有高水平的精算队伍,有比较充裕的人才储备,有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但是组合在一块所发挥出来的力量似乎并不强。这些问题是时候去思考如何解决了。我也知道,内地保险圈里一直在讨论香港、台湾经验是否在内地市场上能够长期可行,但内地的本土经验有时同样不见得可行,因此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风险大,自然收益也高,凯雷这样的风险投资家喜欢冒险,如果成功了,那么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假如失败了,也能为他投资内地保险业提供大量的经验,风险投资家只要在3个案例中成功1个就可以了。而保德信也会有所获得。
《第一财经日报》:风险大尽管可能面临的收益高,但是同时意味着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
潘燊昌:其实我并没有想到会有失败的这一天,我来太平洋人寿第一天起就开始思考如何培养接班人,只想过如何把我的经验交给新一代太保人。
《第一财经日报》:市场上不少消息称,你的来到是和太平洋人寿上市有关。
潘燊昌:事实上,我并未参与太平洋人寿或太平洋保险集团上市的相关工作,因此,我不能给出到底是太平洋人寿单独上市,还是太平洋保险集团整体上市,及什么时候能够上市的看法。但是,一定要把我和上市联系在一起的话,肯定是如果把太平洋人寿经营好了,那对无论哪部分去上市都有最直接相关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