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 > 正文
 

大都会董事长:寻找养老保险市场的巨大机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02:50 第一财经日报

  58 岁的H enrikson 在几周前升任美国最大的寿险公司——美国大都会集团(MetLife)的董事长;在两个月前,他刚被任命为这家拥有138年经营历史、在全世界拥有7000万客户的大型保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这家原本有着浓重“美国本土记号”的保险公司,自去年年初花费近120亿美元收购旅行者人寿及年金公司以及花旗集团几乎所有国际保险业务,接手了这部分原本已非常强大
的国际业务之后,已经没有人不承认大都会人寿已然是家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公司”了。

  上海成为了H enrikson 掌控公司最高权力之后,出访亚洲的第一站。Henrikson此次上海之行是为出席原花旗人寿更名为联泰大都会保险的启动仪式。《第一财经日报》于日前对Henrikson进行了专访,话题主要集中在“天价”并购案例、138年历史的大都会人寿在新任领导的带领下将走向哪里,以及他们的中国战略。

  “我告诉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员工,大都会人寿的计划将‘毫不动摇’,尤为重要的两个市场或增长点是养老保险市场及公司的国际业务。”Henrikson告诉记者。插图/苏益

  在公司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评估很多业务流程以确保高效运营在国际拓展中,一刀切的做法不管用,要承认每一市场都有内在独特差异性

  “我告诉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员工,大都会人寿的计划将‘毫不动摇’,尤为重要的两个市场或增长点是养老保险市场及公司的国际业务。” Henrikson告诉记者

  关于养老保险市场,我们看到了巨大的机会,可以为已经或正在进入退休阶段的一代美国人(“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美国人)提供财务解决方案。这一代人将第一次做美国“大萧条”以来,其他几代美国人都不曾做过的事——自己出钱养老

  1 每个市场都有内在独特差异性

  大都会人寿的创立可回溯至1863年。当时由一群纽约市企业家集资10万美元,成立了National Union Life and Limb InsuranceCompany。在经过数次重整后,公司决定将重心放在寿险业务上,并主要针对当时的中产阶级销售“一般型”的保险。公司创立者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是纽约市(也就是大都会区)最成功的企业人士。

  让中国市场真正关注到大都会人寿的起因是,2005年初,大都会以将近1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旅行者人寿及年金公司以及花旗集团几乎所有国际保险业务。中国市场对以银行业务为主打的“花旗”极为熟悉,除去花旗集团长期以来给市场形成的善于兼并其他机构的印象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花旗集团在此之前已经获得了在中国开展保险业务的资格。

  《第一财经日报》: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人们对于大都会人寿“天价收购”旅行者人寿及年金公司以及花旗集团几乎所有国际保险业务的举动一直非常感兴趣。目前,两家公司的整合进展情况如何?

  H e n riks o n :我很自豪地说,我们说到做到了。我们在2005年11月完成了整合,一如我们当时对投资者承诺的那样。我们努力确保针对我们的业务和未来的经营作出正确决策。我们与政府、监管部门密切合作以保证我们的员工和客户能够平稳融合。

  《第一财经日报》:大都会人寿和花旗保险是如何达成并购协议的,这项交易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呢?

  H e n riks o n :我们发现,这部分业务非常适合大都会人寿公司,而且我们能够迅速地采取行动付诸实施。这一交易有助于大都会人寿发扬自身优势并利用好市场机会及人口变化的趋势。将两部分合并,可以进一步巩固大都会人寿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按照销售额(首年保费)计算,我们已经是北美最大的个人寿险公司和销售额第二大的变额年金提供者。大都会人寿的退休及储蓄总账户资产在交易完成后增加了50%。

  这次并购也扩大了大都会人寿在美国以外国家的市场份额。

  《第一财经日报》:在收购之后,公司组织架构也更加复杂。你是否考虑简化组织架构以便能够让每一个分支机构迅速贯彻总部的战略?

  H e n riks o n :在公司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评估很多业务流程以确保高效运营。

  整个公司的规模的确扩大了,但是我们不是把自己看做一家美国公司,而是一家全球公司,我们采取了横向的管理模式,这使得各个不同市场上的管理团队运作的效率非常高。为了扩大我们的全球业务,我们将评估每一个新兴市场并制定相应的业务战略,从而最大利用该市场机会。

  在国际拓展中,一刀切的做法不管用,要承认每一市场都有内在独特差异性。

  然而,有一些基本的核心价值是大都会人寿奉为准绳的,大都会人寿的品牌体验应该是所有与我们接触的客户的普遍体验,无论客户来自哪个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我发现大都会不仅仅是收购公司,还在出售自己的业务,例如2004年,大都会将State Street研究管理公司出售给美国投资和管理行业中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的BlackRock公司。大都会人寿作出这样的决策是基于怎样的思考?

  H e n riks o n :是的,大都会人寿的很多非核心业务之前都已经被卖掉了,State Street已经是最后一块了。大都会人寿决定卖掉 State Street,是想专心致志发展其核心业务,包括保险、年金、养老金和银行产品。

  在出售之前,大都会人寿是美国最大的团体和个人寿险公司,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第一财经日报》:完成这笔大额收购后,大都会将走向何方?

  H e n riks o n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作为董事长,我想会按照原来定下的方向发展。大都会人寿已经有138年的历史,公司的基础已经非常扎实,我们会利用好这些扎实的基础,将核心业务做得更好。我们不会轻易改变原有的策略。

  《第一财经日报》:在过去的四年中,大都会的营收从17亿美元增至33亿美元,公司的股本回报率增至14.4%。这一成就取得的原因是什么?

  H e n riks o n :除完成几项收购外,我们继续加大对业务的投资,引入创新产品,并始终贴近客户需求。我们的优势之一就是其业务的多样性。

  2 "合并潮"将更多发生

  事实上,不少美国保险企业已经或者计划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非保险领域,例如银行、资产管理等,但大都会人寿似乎并不认同这一思路。是巧合或是必然,全球范围内的保险“并购潮”在大都会人寿的并购案不久后就真的到来了:瑞士再保险并购GE再保险、摩根大通退出了保险业、安联保险将收购意大利子公司其余股权等,而在过去的三到五年时间里,这一情形在全球保险业里已经很少如此密集发生。

  《第一财经日报》:在保险行业内有一场广泛的讨论: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哪种发展模式更可取?是公司只从事其核心业务的“传统模式”还是办“金融超市”这种模式?可以说,大都会人寿与花旗集团分别代表了两种模式。你认为对保险公司而言,哪种模式更合适?大都会人寿最近是否有新的收购动向?

  H e n riks o n :各家金融公司出售原有业务,背后应该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但归结起来就是,原来很多公司都想做“金融超市”,希望什么都有,什么都卖,但保险公司的特定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保险产品越来越复杂,银行已经不大可能做好这些与其最擅长领域不同的专业性东西。

  “合并潮”在未来的美国将会有更多的发生,除收购整家公司外,可能比较多的是收购对方的部分业务。

  在过去的几年,我们看到了传统模式与金融超市的模式在各方面的比较。大都会的核心业务是保险和风险保护类产品。我们相信自己在核心业务领域有优势也有能力履行对客户和股东的义务。我们把自己看做客户值得信任的财务顾问,我们有能力满足客户整个生命期不同阶段各种财务需要。

  近几年,以大都会人寿收购旅行者人寿及年金公司以及花旗集团几乎所有国际保险业务为代表的一些大型的兼并与收购交易,说明了保险市场也将会发生整合重组。大都会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在其从业的市场上实现业务扩张。但目前我没有任何具体的信息可以透露。

  《第一财经日报》:大都会人寿会不会花大力气进入其他金融领域?

  H e n riks o n :我们首先是一家保险公司,在为客户提供保险解决方案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虽然我们的大多数业务与金融服务业有交集,但我们始终立足根本,不会距离保险业务太远。

  我们认为,并不需要进入其他行业或产业也能在实现我们的目标方面大有作为。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也留意到,在2000年大都会人寿上市以后,你们的收购活动显著增加。我想知道上市公司形式是否和其他形式公司更具有优势?

  H e n riks o n :大都会人寿决定上市的原因之一是有助于筹集资本,并跻身“巨型金融服务俱乐部”。首次公开发行以来,我们开展了几次筹资活动,最近的一次是为了2005年收购花旗保险。上市给我们带来了成长的机会和更大的财务灵活性。

  3 “在亚太,我们不放过收购机会”

  在过去的15个月里,越来越多的国际保险大腕开始关注亚太地区。在记者此前对多家全球排名靠前的寿险、财险及再保险公司相关高层的采访中,这些决策者们都表示,公司下一步的着力点会在亚太地区,中国市场又成为重中之重——以包括增加合资公司资本金、全国铺设分支机构、培养本土管理及销售精英在内的各种手段,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

  越来越多的合资公司也开始认同,假如在竞争激烈的上海站稳脚跟,实现整个中国市场的策略也就相对容易许多。

  《第一财经日报》:大都会人寿如何看待亚太地区市场?近期,大都会人寿会不会在该地区有大的举动?

  H e n riks o n :我们一直在世界各地寻找增长的机会,亚太地区也不例外。我们既通过现有的公司企业和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促进自然增长,也不放过收购、合资企业、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等机会。我虽然不能透露酝酿中的具体的兼并、收购计划和活动,但是我可以讲,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方面的好机会。

  《第一财经日报》:亚太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保险公司近年来进步明显,在当地建立了良好的商誉和业务网络。大都会人寿对这类公司是否有兴趣?你认为,收购亚太地区的保险公司和收购欧美的保险公司相比有哪些不同?

  H e n riks o n :大都会人寿善于收购和消化世界不同地区的公司。无论具体情况有怎样的差别,成功的要素是一样的:了解市场;重视留住并消化顶尖人才;业务基本面上契合公司目前的发展及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选择在大都会有专长和财务优势的、有吸引力的成长的市场中,开展收购或建立联盟关系。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市场在大都会人寿的战略框架中处于什么地位?在上海的这家合资保险公司又起了怎样的作用? H e n riks o n :从具体数量来说,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认识,公司的寿命必须要长于客户的寿命。同样采取这样一个长远的目光来看到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你们很多美国同行已经来到上海成立独资或者合资的保险公司,你们有没有给联泰大都会下达什么盈利指标?

  H e n riks o n :保险这个行业非常特殊。如果是从一个很小的基数开始发展,并且要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那么头几年是不可能实现盈利的,这是一个规律。如果你一定要求在头几年就实现盈利,那么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停止销售保险产品。

  4 "风险分担"的理念

  ]

  34 年前,H enrikson加入大都会人寿,此后大都会人寿就成了他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服务过的企业。

  《第一财经日报》: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有相当长的时间是负责大都会人寿的养老、退休及储蓄等业务部的,并且经常向美国参议员及其他国会领导提供咨询,以便国会更了解社会保障以及公司养老金问题。你觉得今天美国的养老储蓄体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H e n riks o n :关于养老保险市场,我们看到了巨大的机会,可以为已经或正在进入退休阶段的一代美国人(“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美国人)提供财务解决方案。这一代人将第一次做美国“大萧条”以来,其他几代美国人都不曾做过的事——自己出钱养老。

  显然,退休储蓄在美国已成为一个庞大的金融问题。关于退休储蓄和备资问题,我们认为,任何体系或计划,包括团体或个人,都必须达到结构合理,这样才能保护个人抵御各种风险。

  人们可能把钱用光,也可能活得太久。我们会依靠“风险分担”。这个概念就是“用那些在预期寿命之前过世的人来供养超过预期寿命的人”。这一理念和做法必须纳入到所有个人账户计划之中。

  很多人在401(K)计划(编者注:美国于1981年创立一种延后课税的退休金账户)下储蓄多年,而养老金保障又日益减少,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经验,提供财务解决方案,保障终身收入,并让个人可以建立他们自己的个人养老金计划。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也处于改革期,大都会人寿在美国养老金市场中排名一直非常领先,并且在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合资公司。你们如何将大都会人寿在美国的经验和中国的情况结合起来?

  H e n riks o n :在一个国家获得成功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其他国家不一定同样能够获得成功。

  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程度的加大,我们必须弄清楚,需要有多少的储蓄。另外,我们也需要推出一些非常好的产品,可以把每一个个人风险汇总起来,变成由众人共同承担的风险。我们在这方面的想法,一方面会在我们的产品设计上表达我们的思路,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向各国政府提出建议。

  我将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也将探讨中国社会保障的相关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你将会提出哪些建议?

  H e n riks o n :我将从宏观的层面来介绍全球范围在养老保险方面碰到的问题,具体结合中国国情,大家一起来进行讨论,并不是做什么具体产品的推荐。

  《第一财经日报》:1999年时,你曾前往北京,就当时养老金领域的一些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交流。这次和1999年那次有何不同?

  H e n riks o n :1999 年,我应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邀请前往北京,主要内容是介绍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经验,包括成功的,也包括失败的。这次北京之行应该是上次的后续。和7年前不同的是,当下的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更快,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大量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这就凸显出一个新的需求,需要方方面面群策群力地找到好的方案来为这部分人群提供服务。

  现在的人们需要负起更大的责任,要开始为自己的老年生活筹集资金,而与此同时,人们的预期寿命也延长了,那么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第一财经日报》:从一位保险销售人员,到公司最高负责人,你认为,是因为具备哪些才能,才获得现在的成就?

  H e n riks o n :没错。我在大都会人寿是从一名普通的销售人员开始起步,一开始主要销售个险保单给消费者,然后最终向一些最大的美国公司的员工福利计划出售价值数千万的保险和投资合同。

  这些工作职责都让我能够深入了解到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并将其演变成新的产品和市场机会。所以,我认为我在事业发展中最大的机会,也是我今天一直善加利用的机会,就是和客户见面——真正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我们作为一个公司,如何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我最看重与人进行沟通的能力,仔细倾听客户的要求和想法。

  我在大都会人寿工作已近34年,而且有机会在很多不同的业务部门工作过。你大概也知道,在我担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之前,我还担任过大都会人寿的首席运营官。在这一岗位上,大都会人寿的所有创收部门都直接向我汇报。

  《第一财经日报》:你想对处于一线的保险营销员说些什么?

  H e n riks o n :我想说的是,保险营销员是世界上最好的一项工作之一。我敢这样说的原因是,这个工作的核心是帮助人们为自己的未来做合理的打算,也可以保护和保障他人的家庭,这样的工作应该是最充实和最令人满意的。而且,我这样说的另一个理由是,我就是干这行出身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