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 > 正文
 

生命人寿招聘培训充斥谎言 允诺高薪夸大收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13:28 解放日报

  4月初,张彦(化名)致电本周刊,讲述了他在福州路188号中外运大厦10楼生命人寿保险公司近一个月被蒙骗的经历。经过调查,本刊发现在生命人寿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

  从招聘到培训:处处谎言

  3月中旬,张彦接到一个面试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声称是“sino-life股份有限公司”
,招聘的是中层管理干部。到公司面试时,某李姓经理就向他们规划短期内达到高收入的梦想,并现身说法表示自己毕业不到4年,年收入已经达到70至80万。张彦问及具体的工作岗位,回答是银行存贷部。整个过程都没有提及“保险”二字。

  张彦去的其实是生命人寿,面试过后,他拿到了一份公司介绍和产品介绍的材料。材料上所谓的银行存储业务“至尊”、“至瑞”的回报率高达3.8%以上,并且强调去年达到了3.92%。随后,这个部门的主管和经理们便给他们培训销售技巧,并要求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员出资20元购买他们的资料册。

  张彦向本刊记者出示了他购买的资料册,是一本40页的文件夹,里面有生命人寿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投资工具比较、社保医疗费用一览表等复印件。最吸引人的是一张生命人寿的红利通知信和利益测算书。在红利通知信里写着“投资收益率3.92%”,利益测算书上的假定红利低、中、高三档分别达到1.8%、2.8%、3.8%,远远高出实际分红水平。据张彦回忆,当时上产品销售课程时,问及既然是银行存贷为什么不在银行里卖,主管经理的解释是在银行卖要收取1%手续费,而银行存贷部属于公司内部员工免收手续费。

  “那些主管经理不断给我‘造梦’。”张彦说。主管经理们培训时讲,每个月评出销售业绩最高的新人王。同时还规划了一条由业绩换积分的晋升之路,规定新人升到主管的标准是达到40,000积分,分期付款的每元业绩换一个积分,趸缴的按照10%来换算。即便是新人也会有1650到2700元的薪资,此后每升一级就增加1500元。“说是这么说,我没有见到谁拿到过这些钱。”

  “反正,他们当时讲得

天花乱坠。但是每次我们问起什么时候和可以公司签约,要不要经过什么考试时,他们就开始含糊其辞,推托说公司会统一安排。”张彦因为觉得不妥,就去询问以前做过保险的亲戚,才知道对方所说的银行存贷部根本不存在,他们卖的就是生命人寿的至瑞增额两全分红保险。“和我一起的不少人,卖了很多份产品都没有见过产品正式介绍材料,一切都是他们说了算。更别提考证或者和公司签约。”这完全不是当初招聘时描述的,张彦无奈之下,只有选择离开。

  揭开招聘骗局

  听过张彦的讲述,本刊派人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调查取证,终于弄清了其中的来龙去脉。张彦所去的是生命人寿中外运10楼营销一部,和银保扯不上任何关系。

  该部门的管理层每月都向一些招聘网站购买应聘者名单,安排专门人员打“增员电话”,安排面试。当然,在所谓面试时是避而不谈保险销售的。这样的电话和面试,每周都在进行。

  招聘来尚未与生命人寿签约的人统称为新人,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内容包括银行储蓄,子女教育,退休养老保险,社保介绍等等,分别由经理和主管负责。培训过程可谓谎话连篇、错误百出,大肆宣扬社保制度的漏洞和公司的收益率。同时将“新人”与其他团队隔离,不让他们接触公司层面或真实的情况,并以每本20元的价格销售他们自己制作的所谓“资料册”。

  新人没有通过代理人资格考试并与公司签约之前,该部门的主管经理便鼓动他们向身边的亲戚朋友销售所谓的“银行存储业务”,而所有业绩自然是纳入主管和经理的名下。新人只能拿到相对应的佣金,公司的业绩竞赛、奖金由于没有签约,都不可能享受到。拿到的工资单也和生命人寿的工资单完全不同。一位被骗的大学生所说“我卖给我妈妈的保单上,代理人签名都不是我自己。”按照保监会规定,营销员必须执证上岗销售产品。

  为了鼓动士气,生命人寿的营销一部会评选新人王,组织活动。等新人销售一段时间,或者把亲戚的保单都拉进来后,再安排代理人资格证书的考试。此时,新人是否能通过考试,最终与公司签约早已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会在其中选择一些“听话”的帮助打增员电话,美其名曰“参与管理”。新人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加入、退出,再加入、再退出,经理与主管们的保险业绩也随之不断增长。

  骗局之下,何来诚信

  “我可以吃苦,但是不能忍受被欺骗,我的梦想不是他们的踏脚石。如果说原来对保险业只是因不解而疏远,那么这次经历严重打击了我对这个行业的信心。”说起在生命人寿的时间,张彦至今仍然无法释怀。初入社会的他们遭遇如此骗局,势必将引发对保险业的不信任感。而这种由切身之痛引发的排斥和不信任,也将传递给身边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在这种情况下“保险是骗人的”成为人们的刻板印象也不足为奇。保险业诚信建设纵然有诸多措施,亦经不起众口铄金的侵蚀。

  叙说至此,还需再强调一下在设骗期间所销售的保险:不明真相的业务员,如何能为客户提供真实可信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有纠纷产生,客户不明所以,自然而然就认为业务员在骗人,孰不知业务员也只是被骗的一环而已。就算有人明白是骗局,继续留下从事保险业,在这样误导成风、欺骗成性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业务员,又能有几人可以排除干扰正确对待保险、对待客户?

  保险公司可能会以委托代理为由将这一切归为业务经理的个人行为,但这些业务经理代表的却是保险公司,客户和大众会认定是保险公司乃至保险业在欺骗。长此以往,保险业诚信形象又怎能树立起来?

  韩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3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