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 > 正文
 

泰康人寿陈东升:新三大件承载国人财富梦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09:40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魏雅婷

  “俗称为‘三大件’的财富象征,由具象产品到抽象服务,从百元等级向千元等级再到万元、十万元等级的演变,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发生的沧海桑田的巨变,更投射出百姓生活方式的变迁历程。”这一敏锐的视角、独特的观点,出自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记者日前就这一话题采访了他。

  陈东升认为,新中国50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又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形成的良性互动,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结构性推动力。进而他以三个明显的阶段划分出了这种变化过程。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从农业国家到初步工业化国家的历史性过渡。当时人们省吃俭用追求的家庭财富梦想不过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也就是俗称的“老三件”。“老三件”的消费量级基本上是100元左右。这一阶段属于“供给决定型”———百姓的消费需求受限于整个社会能够供给的产品种类、数量的刚性制约。

  第二阶段,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始了历时2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这一时期发生的变化成为我国经济史上的第一次消费革命。这一阶段是中国居民向小康生活跃进的一个重要阶梯,电视机、电

冰箱、洗衣机这“新三大件”成为这个时代的财富宠儿,消费量级已经上升到了1000元,是第一阶段的10倍,意味着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著增强。

  回顾过去,陈东升乐观地认为,扩大内需国策和新一轮消费潮,将带给中国更长久持续的发展。他表示,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带动下,中国的城市化和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方面带来巨大转变。

  陈东升预言,去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正是消费升级进入第三阶段的起跑线。在不久的将来,保险等享乐、发展型产品,必将成为消费新宠。进入21世纪,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成为中国未来消费的主力,他们的消费呈现以下特点:消费支出中,食品、衣着等生存型消费继续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文化教育、居住等高端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倾向显著上升;不动产、金融和保险类投资成为时尚,城市投资者渐次浮出水面。中等收入阶层的储蓄性支出正向投资性支出转变,

股票、教育、保险等成为他们的消费热点;普遍对品牌的忠诚度较高,消费理念非常成熟,比如在
理财
工具价值的认同方面,风险较低的保障类工具如子女教育基金、保险、国债等增长幅度较大。

  具体到保险产品的消费,陈东升同样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近年来,一种新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生活质量的提升和个性的解放是其核心内容,而安全则是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没有安全感的社会,无论多么富足,也不能称之为幸福。如果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能够满足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安全等需求,这样的消费产品无疑会成为新世纪的主力消费品———俗称的“三大件”:住房,是个人和家庭最私密的空间,是体现生活质量的标志;汽车,让人们享受到了长距离驾驶的自由乐趣;保险,是自由、安全、尊严和爱的体现。作为一种新兴投资型消费品,同信贷消费的住房、汽车最大的不同,保险是用今天的钱为未来埋单。保险消费具有保值性,历来被认为是即期消费和信贷消费的基础,是保持生活品质必不可少的工具。

  陈东升进一步分析说,从欧美国家家庭消费结构来分析,保险消费占有非常大的比重。2001年美国家庭消费中,保费支出达到15%以上,和交通、住房消费一起成为家庭大件消费的前三位。在美国的家庭服务领域,私人理财师(含保险理财)和私人律师、医师并称为“三大师”。近些年来美国“中产”的工作呈现不稳定状态,即使是中高层的MBA也可能轻易遭到淘汰,这使得美国人更加重视对未来的筹划,重视购买保险。另外西方一些国家不同于中国的税费政策,使得许多人把购买人寿保险作为合理避税、积累家族财富的重要理财工具。

  现阶段,中国保险业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3.4%,保险密度332元,低于全球平均深度4.73个百分点,低于全球平均密度471.3美元。陈东升表示,这种差距的存在,正预示着保险业在我国有不断做大的空间。保险作为人民生活的最终消费品,必将伴随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而不断发展。他最后乐观地预言,在这个全球化、城市化和服务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汽车、住房、保险必将成为老百姓21世纪生活的超级“三大件”,并对国民经济起到更强劲的拉动作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