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保险力量初显 中银保险三点布局开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 15:36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唐君燕 申兴 上海、深圳报道 依托母公司——中国银行的资源优势和背景,总部在香港并在深圳设立分公司的中银保险正加紧在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的布局,这也是在低调蛰伏5年之后,中银保险首次在内地市场发力。此前,受制于自身的“外资”身份和当时的监管政策,中银保险并不能开展在全国和异地的保险业务。
在中银保险回归内地的同时,交行也正在寻求合作股东,拟成立内地首家银行系保险公司。种种迹象表明,“银保”联姻已是大势所趋。 内地破局 1月18日上午,中银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在南京正式开业。 或许是想充分显示和母公司的不寻常密切关系,开业当天,中银保险江苏分公司就和江苏省中行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并共同推出一项活动。按照江苏省中行的活动计划,规定凡一次性全额交纳年费的用户,均可获赠一份由江苏中银保险提供的公共交通意外伤害保险。 “第一站放在江苏,主要是想把展业重点放在经济发达地区。”这是中银保险董事长祁泽瑞在去年底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的表示。在中银保险看来,江苏是中国东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其2004年总保费收入417.32亿元,已连续三年蝉联全国保费收入的第一名,而当地外资产险市场至今还是空白。而中银保险把内地第一站选在江苏,也由此拔下江苏保险市场上首家外资产险公司头筹,该公司将开展除法定财产保险以外的所有财产险业务。 据中银保险高层人士透露,中银保险的地域发展将采取“南北一条线”的战略,华南从深圳开始,华东从江苏开始,华北则待未来北京分公司获批后,完成其在中国最发达地区的战略布局。 中银保险是中国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其全部资本是由中国银行集团下属机构、总部设在香港的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出资。2005年1月,中银保险深圳分公司拿到期盼已久的“分改子”牌照,成为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在内地的子公司。 而此前,总部设在香港的中银保险作为股改后成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三架马车之一,受限自己外资身份,在国内保险市场的业务开始开展并不是很顺利。 中银保险深圳分公司于2001年12月正式成立,是中银保险在内地的第一家分公司,中银保险深圳分公司主要经营财产险、货物运输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个人抵押商品住房综合险等险种。因为只有深圳一家分公司开展业务,受当时国内保险监管所致,不能开展全国和异地的保险业务。 而当时选址深圳而非上海,现在看来也更多是基于业务有限的前提下,和香港总部接近的一种权宜之计。 不过,即便如此,中银保险高层曾多次暗示,中银保险的市场重点会从香港转移到内地。 初露锋芒 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中银保险便参保了风云二号C卫星、亚太六号卫星、长征三号乙火箭、天津地铁、南京赛拉尼斯等大型商业保险项目,显示出了不寻常的成长性和独特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11月15日,山西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保额高达165.41亿元的2006年财产保险招标开标中,中银保险与其他3家保险公司一起入围。 在中行山西省分行的全力支持下,后来者的中银保险最终如愿以偿。其参保的部分大都属于全自动工程作业,风险是所有投保项目中相对较小的,而且其总体保额控制在中银保险可接受的范围内。 而中行现有客户资源优势,也同样显现在中银保险南京分公司的未来业务中,在开业当天,中设江苏机械设备进出口集团公司、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等都和中银保险南京分公司签署合作意向。而该公司获得的银保第一单——南京赛拉尼斯醋酸项目也是来自江苏分行的资源支援。 中银模式 “保险和银行彼此互相渗透,这是一种趋势。”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教授认为,现在银行系保险公司提出主打银保渠道,徐教授看来,这正是银行系保险公司优势所在。 不过,银行系保险究竟会对目前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有怎样的影响,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还要看这类公司今后的具体发展。至少,从目前来看,3—5年时间内并不会给现有保险市场格局带来太多的改变。而这一点,和银行系基金公司给国内基金业带来的冲击显然不同。 2005年,中银保险取得了6200多万元保费收入,其中约有60%以上是通过银行保险方式取得。作为境内首家获准改建为独资财产险公司的外资公司,中银保险是第一家提出采取“银行保险”经营模式的保险公司。中银保险对自己这种模式的诠释是,银行与保险公司携手分析客户需求,合作开发产品,并通过银行渠道向客户销售银保产品,保险公司主要是以承保公司的身份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尽管在全国没有分公司,但凭借与中国银行的资本纽带,中银保险还是收获颇丰。 不过,当本报记者就该公司具体的模式运作要求和经营采访时,中银保险表示了婉拒之意。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关系,从资本纽带关系通常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全资本关系,比如中银保险是中国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二是部分资本关系,如信诚人寿、招商信诺、太平保险等;此外就是完全没有资本关系,而这第三类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开展银行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采用的普遍形式。 深圳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银保方面总体趋势都在下滑,但外资公司对于银保还是有兴趣。中银保险试图改变现有的合作模式,提供比较深入一些的产品,应该说还是很有野心。 “实际上,这类公司起点太低。业务还是从银行出来的一些,比如,单据上的业务,所以如果说就这样一个起点,那这类银保保险的业务注定是做不大的。”某银行监管部门人士坦言,就目前中行正在运作的模式看,还缺少兼容并蓄的心态。并没有定位自己作为现代保险公司这样的理念和战略发展,还是依托现有银行业务和人力资源。 客观而言,银行系保险公司的优势和不足还是非常明显。实际上,保险公司银保业务很大一块手续费都是在同业的竞争中拱手让给银行,相比而言,银行的银保经营没有风险。而“现在自己办,他们会尝到这个味道,真正要做,并且做好,做成专业性公司,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银行系保险如何利用好银行特有的网络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 “今后如果都是这样利用贷款客户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的话,那么保监会肯定会干预的。”业内人士认为,依托现有银行客户,在公司运作初期肯定如此,“如果凭借这样的资源优势,演变成一种不正当竞争,那就非常令人担忧。” 某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人士指出,对银行系保险公司而言,银行的资源要用,但是对企业来说,还是要有个正确选择的标准。“因为银行和企业相比,银行往往处于一个强势的地位,就会变成一种资源的垄断和掠夺,对这种资源上的不合理竞争,在资源的利用上,就应该有相应的游戏规则来杜绝这种行为。” “银行和保险毕竟要有所区别,不是简单财务分开的问题,还要有专业的区分。”复旦大学徐文虎教授表示,对银行系保险公司来说,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首先要找准市场定位,其次要有基础的建设,包括理念、资源整合和人才等方面。只有“战略方向正确了,再有适合银行发展的产品,这样才能有大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