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火到冷落 理财旺季银保产品为何面临寒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16:34 解放日报 | |||||||||
年末岁初,按理说是银保产品热销的时间,可近日笔者在上海一些银行网点走访时却发现,银保产品也正面临“寒冬”:大多数进入银行的人对专设的保险咨询点视而不见,而往日殷勤的保险咨询员在一些银行网点也失去了踪影,只有保险宣传资料堆放在咨询台上;偶尔有客户咨询,银行保安便充当起咨询员,他们虽然热心,但是对险种的具体保障内容,缴费方式以及投资收益率等问题回答得含混不清。
“以往两三年,每到这个时间,买银保产品的人要排队。”一家银行网点的保安不无失意地如此说。银保产品从红火到现在的冷落,原因在哪里? 摊子大产品少 从工行、交行、建行、中行、农行等大银行再到华夏、广发等中小银行,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代理银保产品;同样,大部分保险公司也都推出银保产品以增加销售渠道。显然银保市场的摊子已经铺得很大。 可是每家银行只代理一两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窄,对保险产品没法作比较,这直接影响到保险的销售。尤其银保产品的可替代性增强,通常与货币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等投资工具一起摆放在银行的“理财中心”销售,银行如果主推自己的产品,银保产品很容易被湮没其中。 重收益轻保障 目前在银行销售的保险主要是分红险和万能险。不管是竖立在银行门口的险种广告,还是咨询台上陈列的保险宣传册,亦或是业务人员提供的咨询,都将保险的收益率放在首位,并且强调收益免税,保障的功能却处于次要甚至可以忽略的地位。 银保产品的保障主要集中在意外身故,疾病身故等定期寿险的范围内,保障不够全面,而且保额较低。这给人感觉银保产品主要是用来投资获得收益的,顺便可以得到一些保障。 而且,银保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有夸大收益率之嫌,如万能险所提供的收益率是以投保人所交的保费扣除初始费用以及管理费用之后作为本金计算的,之前宣传多半会使投保人误解为交纳的所有保费都可产生收益。 同质化少特色 银行网点销售的银保产品大多是一张面孔:在形式上像定期储蓄,期限一般为5年或10年。在收益上趋同,从去年开始,各分红险的收益率都在1%-2%之间。而万能险在推出初期的收益率则在3%-4%之间。大多数万能险收益都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保费扣除初始费用以及每期的管理费用之后按保证利率生息,年利率在1.75%---2.5%之间不等;二是几乎所有保单中都规定如果保险公司在投保人投保期间投资状况良好,投保人也可获得额外的收益,但这部分收益是不确定的;三是保险公司还会分配给投保人一定的持续奖金以吸引更多客户的投资。在保障上,银保产品基本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或意外险,不涉及养老险、健康险等险种。 投保提示: 1、银保产品类似于长期定期储蓄,如果中途退保,损失会很大。因此,要求资金流动性高的投保人应避免购买此类保险。 2、投保人购买时应仔细阅读保单。有些万能险是终身寿险,只规定一定期限(如10年)内的保证利率,过了这个期限,投资收益率可能低于该保证利率甚至为负,具体多少要视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而定。因此投保人在买这类保险时应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保证自己可以承受未来未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