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视点 > 正文
 

李文龙:专业理性赢未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09:42 新浪财经

  任何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都是逐步实现专业化经营,保险业亦不例外。从业门槛低、人海战术带来了业界的一度繁荣,但随着我国寿险市场的逐步成熟,未来市场更需要精耕细作,需要依靠――

  文 李文龙

  近年来,我国寿险业增长幅度减弱,特别是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城市市场,不像以前那样突飞猛进的增长了。很多人提出疑问:是否市场趋于饱和?无论从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来看,我国的保险业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远未饱和,保险业增长幅度减慢只是说明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其增长模式在发生变化。

  从人力来看,近年来个人代理人队伍大概维持在130万人左右,大部分区域的人力不会有大幅增长,一些城市地区的营销人力出现明显下滑,例如上海市场,截至2005年8月,全市保险个人代理人34804人,比2004年末减少2196人。在人力不复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人海战术已经显示不出多大的力量。业绩的提升要靠队伍体能的提升,更加需要内涵式的增长,这是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当然队伍体能的提升非朝夕之功,但这条路是一定要走下去的。

  市场逐渐成熟、趋于理性,如果业务人员不顺应这种发展趋势,不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形象,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本文从以下七个角度谈谈如何做一名专业、理性的业务人员。

  塑造专业形象

  如今的客户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农村客户已经具备一定的保险意识,而城市的客户因其接触的信息较多、决策比较慎重,有时会进行多家公司、多种险种比较分析。客户更加理智,不是那么容易被“话术”说服,对保险产品和代理人更加挑剔。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专业形象的业务人员能够更胜一筹。

  专业形象的塑造不光是靠外表、穿着打扮,而是在与客户的接触过程中,给客户留下的综合印象。一方面,业务人员在言谈举止中要传递给客户一种专业、自信、充满活力的感觉;同时,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如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另一方面,在对客户做充分说明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一些外力来增强客户的信任感。一个绩优业务员的经验给我很多启示。他提到,客户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哪个险种比较好?他回答说:险种只有适合不适合,没有绝对的好与差。如果客户对他介绍的险种情况有疑问,有时候会问,真有你介绍的这么好吗?为应对这种客户可能产生的“口说无凭”疑问,可以让他上网去查,例如可以登陆公司网站,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Google或百度打入险种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详细的险种介绍。有些客户,特别是农村客户,囿于信息获知渠道少,对我司了解不深,甚至会产生“是不是私人公司?”的疑问,他建议打公司的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电话了解公司。这位业务员的经验就是借助外界的力量,比如网络、电话等资源,强化自己的说服力,这样使客户从多方面认可公司、认可条款,这些举措为客户做绝对增加了不少筹码,可以说这名业务员是一名专业、理性的业务员。

  更多关注客户需求

  过去一段时间,曾经强势推销一度流行,这种逼迫式推销的手段也许在初级市场会有效果,但在现如今的市场来讲,无疑会碰壁。这种死缠滥打式的销售模式只会遭到反感。可以预见客户不可能有后续的加保和转介绍。我们需要更多的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客户着想。

  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根本意义,在于了解实情、唤醒需求——所谓药无好坏,医有良庸。其甄别之根本在于诊断。产品没有好坏,关键在于业务人员能否诊断出适合客户的险种,这就要看业务员的功夫了。

  通过客观分析一个人的财务状况、家庭结构,为客户提供合理建议。一个客户明明关注重大疾病,你却强推一个公司新开发的养老险,你心里想卖这个险种,公司会有奖励,但客户会认为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业务员。要真正给客户解决问题,提供选择供客户决策参考,而非越俎代庖,替客户拿主意,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客户。

  可以借助工具,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客户及其家人人生基本规划应备费用,推算其已备费用,最后向客户提出科学的财务安全规划建议书,帮助客户做出最适当的保险安排,规避人生旅途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使客户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保证客户及其家人的基本生活品质。

  及时补充新鲜知识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说同样几句话:“你虽然有了一点成就,但只要不继续努力、虚心学习,就会别人击倒……”,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保持一个前进的动力,才能屹立时代潮头。如果客户在金融保险方面比你懂得还多,你怎么能称之为一个专业人员?我们业务人员需要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防备客户可能问到的各种刁钻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准备,应对自如。如果一问三不知,或者回答闪烁其辞,客户是不会对你认可的。

  基层团队中有些业务人员的学习力丧失,平常不注意积累,有时候是因为自己没有掌握公司两核风险管控的要求,而使客户反复、屡次提供资料,造成了麻烦。基本的两核、保全知识是应该掌握的,因为业务人员要为公司把好第一道风险关。

  业务人员可以从内部开始,向自己的主管、经理学习其成功之处。主管一般都具有丰富的销售经验,拥有多于一般业务人员的方法,这是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市场上,顾客是销售人员最好的老师。销售人员每天都要和顾客打交道,无论销售成功与否,销售人员都可得到有价值的经验。除了向领导、顾客学习外,销售人员参加研讨会也是学习的途径。通过参加研讨会、读有价值的书籍、报刊等,销售人员可以获得很多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例如及时阅读专业杂志及保险网站,及时了解到整个行业、监管机构以及公司发展的新鲜讯息和资讯,传递给客户。

  制定合理的目标

  过去有些团队“月初拍脑袋、月中拍胸脯、月末拍屁股”,到头来目标落空,大家只有“大眼瞪小眼”。过高的目标可能会导致动作变形甚至虚假保费得产生。为自己设定一个适当的比较有挑战性的目标,篮球架的高度为什么不是1米、或者5米?过高或过低的目标总是不是很适宜。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才是合理的。

  一个人、一个团队的目标设定也是一样,经过科学测算,根据团队的体能、历史数据等合理制定团队发展目标,如果一个团队的目标总是完不成,那不会有人跟你干。有一个团队,每次竞赛活动的目标达成率总在105%-110%左右,可以说先前制定的目标是合理的,每次目标达成时,团队士气大涨。

  业务人员要确定每天要拜访的顾客,找出所需要的顾客属于哪一个阶层,即找到潜在顾客。顾客目标群定位的错误,会使业务人员浪费很多时间,却一无所获。优秀的业务人员都有明确的计划,应该拜访的目标群,最佳拜访时间、贴近顾客的方法等。

  强化

执行力

  在晨会上当问到业务人员对当月目标“有没有信心?时,大家高喊“有”;“能不能完成任务?”,回答总是“能”。似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可是结果往往差强人意。有人开玩笑说,到了寿险公司以后什么也没学会,就学会喊口号了。只靠豪情满怀、信誓旦旦的喊口号是不能保证完成任务的。听惯了,喊惯了,也就不起什么作用了。

  很多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在谈到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执行力差。执行力的衡量标准是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现在一些团队中的拜访量很低,我走过很多团队,职场墙上几乎都贴着“一日六访”的标语,可是实际上大部分人“一日二访”都达不到,考核月末,才着急去拜访。业务人员的工作任务就是完成规定的拜访量,主管的工作任务除了增员、做业务外,还要辅导陪访。如果团队每一个层级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这个团队是可以经受住市场考验的。

  打造诚信服务

  据麦肯锡近期发布的寿险研究报告,2004年寿险退保率为10%,约300亿元,退保者中有20%是因为个人代理人的欺骗行为。一些不良分子抱着“赚一票”就走的想法,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对整个行业造成不良影响。

  诚信建设是保险业的生命线。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不注重诚信建设和规范经营的企业往往会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一个业务员也是如此。一个良好、规范的市场环境需要业务人员大家共同去维护。一个专业、理性的业务员会更注重自己得诚信,更能从长远考虑,视寿险行业为自己长期从事的一项事业,塑造自己的服务品牌,不会因为眼前得蝇头小利,损害了自身的职业声誉和道德准则。

  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

  在每日忙碌的同时,给自己留一些时间来思考,这是使自己保持在正确轨道上的必要做法。太多人没有为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以至于限制了自己的成长,也限制了组织的成长。思考现在的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

  正常人的脑细胞约140亿~150亿个,但只有不足10%被开发利用,其余大部份在休眠状态,人的思维潜力非常大。思考什么?我们每天需要问自己的一句话是:自己今天进步了没有?俗话说,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如何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如果你是一名主管,你需要思考的是你团队每天的变化是什么?你将要带领你的团队走向何方?如果你是一名业务人员,你要思考的是客户的需求,在销售过程中自己还有什么不足,客户的需要是否被充分满足?

  现在的市场逐步成熟,客户也更加理性,如果我们的业务人员仍然抱残守缺,用过去老一套的思维模式考虑问题,仅凭一腔热血在市场上拼杀,无疑会率战率败,到头来被迎头泼几次冷水后,只能会这个行业丧失信心。一个理性的业务员善于总结和分析,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会正确看待自己。只有这样,在寿险业这条康庄大道上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4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