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日前举办的“农业再保险座谈会”上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随着农业保险业务的复苏,经营风险也在不断积聚。由于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政策性较强,且面临较高的巨灾风险,导致农险赔付高企,当前亟待加快构建我国农业再保险保障体系,为农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总经理刘京生呼吁,在目前国家支持政策尚未到位的情况下,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农业再保险需求,有必要初步构建一个集合相关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力量共担风险的农业再保险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和范围内分散风险。
为改变广大农民“投保无门”的窘境,自2004年以来,中国保监会先后批准设立了上海安信、吉林安华和黑龙江阳光三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并启动江苏、浙江、四川、内蒙古等省(市、区)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一个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保险体系雏形已经建立。
据公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农业保险业务即已实现保费收入4.2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3.96亿元)。三季度末全国农险保费收入达到6.07亿元,同比增长166.3%,初步扭转了农险逐年萎缩的局面。
但与发达市场的农业保险不同,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目前缺乏一个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疫病等巨灾风险的风险分散机制。由于没有巨灾支持保护体系,巨灾损失基本上完全由农业保险经营主体承担。“一旦发生类似1998年洪水那样的巨灾,则完全可能置其于破产倒闭的境地。保险公司参与农险的积极性、承保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郭左践对记者说。
今年六七月份,吉林省遭受了严重洪水、风雹灾害,加上气候原因,农民种植的玉米、烟叶受损严重,奶牛、肉鸡大量死亡,为此,仅安华农险公司一家支付的赔款就高达2000多万元。
“在尚无中央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政策性与商业化相结合的农业再保险保障体系迫在眉睫。”刘京生说。
据悉,作为国内唯一的中资再保险公司,中再集团近两年来依托自有资本金,以商业运作的模式为各农业保险经营主体提供再保险支持,为建立政策性农业再保险体系积累经验、培育市场。目前,中再已分别与安信、安华农险公司签订了一揽子合同,承保了这两家的非水险溢额合同。
刘京生提出,面对可能的巨灾损失,现阶段亟待由各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与包括中再集团在内的境内再保险公司共同组成“农业再保险联合体”,按照约定的比例予以承担,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再保险承保能力,实现农业保险全国范围内的风险分散,保证农业再保险的持续稳定经营。(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