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蕾 发自上海
在凯雷与太保的三年“恋爱”长跑中,杨向东被认为是一个“关键”角色。身为凯雷投资集团亚洲董事总经理,在外界传言双方几度分手的压力下,他始终看好太保,看好中国保险业。
12月19日,在双方“情定”上海滩当天,杨向东在上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向外界披露凯雷与太保融资马拉松赛的全过程。
《国际金融报》:凯雷在过去投资项目中的回报率高达30%以上,而相对其他投资领域,人寿保险行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这就意味着对寿险公司的投资在短时间内难以立竿见影。凯雷为何在此时选中投资保险业?
杨向东:凯雷投资企业的标准是根据行业和公司本身情况而定。简单来说,我认为寿险业是一个成长型行业,太保也是一个成长型企业,“成长型”意味着有很大的发展和增值空间。
这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说。第一,从行业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寿险业尚处发展阶段,前景可观,对全球寿险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另外,凯雷认为中国整个保险监管环境相当不错,保监会的一系列政策非常透明,从保险业开放的角度来说,对凯雷此时投资寿险业非常有利。这是凯雷看好中国内地寿险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从太保的角度来讲,双方通过长达三年的交流,凯雷对太保的财务状况、管理人员、企业文化和发展目标等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超速发展期后的太保,急需补充资本金进行下一轮扩张。凯雷希望通过注资太保,进一步提高太保的长期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从以往投资情况来看,凯雷在这方面有经验。凯雷最擅长的是帮助投资企业实现转型,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人员以及做法,引进一些必要的合作伙伴,提升投资企业的内涵价值。凯雷一直扮演着长期投资者的角色,而不是只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投资者。
《国际金融报》:在凯雷之前,高盛、荷兰国际集团和花旗等国际投资集团也曾看中太保人寿,但其与太保人寿的合作谈判一一夭折。经过三年艰难谈判后,太保最终选择了凯雷作为其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凯雷何以胜出?
杨向东:我并不清楚先前太保与其他公司的接触。我认为,凯雷与美国保德信的组合应该是最优的组合。一方面,凯雷是全球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投资经验丰富;另一方面,美国保德信在寿险行业历史悠久的管理经验,它曾经在短短几年内把亚洲一个濒临破产的寿险公司变成了高盈利企业。由于保德信在中国保险领域的投资仍是一张“白纸”,因此,凯雷完全相信保德信会非常努力帮助注资后的太保人寿进行改革。
《国际金融报》:注资后的太保人寿将进行一场重大改革,这个消息已经在签署协议时得到双方高层的证实。改革究竟从几个方面进行,凯雷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杨向东:改革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双方未来发展方向。11月11日至12日两天,太保和凯雷合作双方在上海召开了经营管理研讨会,双方就尽职调查和改革意见做了非常详细的汇报。这次研讨会是中外双方取得良好合作开端的一次重要会议。通过这次研讨,加强了中外双方的沟通,初步确定了太保寿险今后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要努力把太保人寿建成国内一流的人寿保险公司,进而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人寿保险公司。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太保人寿要抓紧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变目前的区域管理模式为专业化条线管理模式;二是要积极探索新型的营销制度,提升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产能;三是要加强分地区营销的理念,开发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层次、消费水平的产品;四是要发展以保障型为主的保险产品,提高经营效益;五是要认真研究投资理念、指导方针,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至于详细方案,我们还会再次进行讨论。
《国际金融报》:凯雷投资太保的期限只有3年吗?
杨向东:凯雷与太保的合作至少3年,我们是抱着长期投资战略眼光看待双方合作的。中国寿险前3名公司总计拥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太保寿险拥有11%市场份额,名列国内寿险公司第三位,市场潜力可观。此外,这次签约协议中,凯雷还获得了一些“优先权”,如在中国保险市场允许的条件下,凯雷优先扩股至49%等,这也为双方展开进一步合作埋下了伏笔。
《国际金融报》(2005年12月21日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