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婷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前三个季度,全国保险公估行业实现总利润162万元,三年来首次实现了全行业的扭亏为盈!这一方面可喜,另一方面却又可叹:全国一共有215家保险公估机构,162万元的总利润平摊下来,每家的盈利不过7000多元!可见保险公估业仍然只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而且,今年保险公估行业盈利的主要原因是多次台风等大型自然灾害,使得他们的企业财产险等面向法人的定损业务大大上升。但在与百姓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车险和人身险领域,专业公估机构介入定损过程的程度却是最低的!无论是全国还是上海,老百姓都还很难享受公估定损带来的好处,真正能在理赔过程中接受公估公司一臂之力的人,目前还是凤毛麟角。
从具体的数字来看,今年1~9月,全国总的公估定损金额为62.63亿元,但人身险类仅有1500万元,只占0.23%左右!在前三季度上海17亿元的车险总理赔额中,借助保险公估机构评估出来的估损金额也仅占2%左右。
与此同时,市场上一些保险公司对于第三方定损的抵制也一直在进行中。11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二届保险公估年会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有关领导当场直言不讳指出,有一家全国性的大型财产保险公司公开发内部文件,抵制公估公司介入自己的理赔流程中。这部分保险公司当然有自己的考虑,但对于广大的投保者和被保险人来说,无论是人身保险,还是车辆和家庭财产保险,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索赔时“一切权力在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一人分饰两“角”,同时充当定损员(裁判员)和理赔款支付方(运动员)的机制,难免让投保者缺乏信心。
此次深圳专业健康医疗险公估公司的出现,以及天平保险“逆流而上”将定损和定责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的做法,让我们消费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上海保监局主管中介工作的张兴局长助理也在全国第二届公估年会上明确指出,上海将鼓励车险和健康医疗险专业公估机构在上海的设立和发展。我们希望,保险公估业果真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毕竟,保险的链式产业结构需要不同的专业机构,让保险市场的分工更细,让不同市场主体相互间的制衡更强,让违规违法的成本更高,才能遏制市场的不良现象,才能促使市场走上健康规范的发展道路,最终让广大消费者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