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机构不断增多,可营销员却逐渐减少,形成奇怪的倒挂。截至9月底,全国保险营销员为146.2万,比上一季度减少了1000余人,比2004年末减少3.62万。
作为保险前沿阵地的上海,9月底保险营销员3.45万,比历史最高时期整整少了4万人。
非正常负增长
营销员保费收入占保费总收入的45.8%,是寿险销售的主渠道。营销员负增长导致寿险发展缺乏动力。寿险从去年开始大举调整业务结构,目标是降低银保业务,大力发展养老险传统业务,非常倚重个险营销。可由于营销员数量徘徊不前,人均保费收入没有提高。业务结构调整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结果寿险业务持续低迷。上海北京等城市接连出现负增长,至今也没有脱离“苦海”。
而友邦等外资公司由于专注于营销业务发展,显示出了“后劲”:去年至今保持超过30%的增长速度,其上海分公司今年个险期缴业务的新签单直逼平安和国寿。
国内保险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营销制是目前销售传统寿险的最有效方式,不管城市还是乡村,都有营销员展业的空间,尤其是业务结构调整后,更需要发挥营销员的长处来销售传统个险业务。
营销员原本是一个不错的职业,记得在营销制度刚施行公开招人时,应聘者众多,一些营销员言谈中颇有自豪感。但十几年后,营销员用脚投票,用行动表明对这个行业的态度,这是其他行业未曾遇到过的事情。
从资格考试制度出台至今,上海通过保险营销职业资格考试的已经超过21.5万人,仍从事营销工作的只占1/6。新人招不进来,里面的人又急着想出去,营销员怎么会不负增长?而且,保监会在有关报告中指出,营销员的整体素质在下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保险公司自作自受?
营销员负增长,保险公司难辞其咎。把营销这一职业从云端拉到地上,从上品变为下品,是保险公司疏于管理、急功近利的结果。
没有制度约束的营销体制最容易滋生恶习。几年过去,寿险业务大发展,保费以两位数的速度往上蹿,可营销员的形象也遭到破坏。
保险公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得不为营销员负增长买单,寿险业务发展已经连续两年低迷。而且,营销队伍流动加速,业务无法正常开展。
近两年,寿险公司扩张的步伐特别快,特别外资公司扩张的羁绊去掉以后,更是快速建设机构,中宏、信诚等公司要连开十几家分支机构。营销员没有随之增长,僧多粥少,成为稀缺资源。新设立的保险公司要立足,首先要抢占人力资源,结果市场还没有开拓,先同室操戈;一些营销员也看到可乘之机,像跳蚤一样跳来跳去,扰乱了市场秩序。
面对人员减少,保险公司忧心如焚。如何增员也成为一门“显学”,营销负责人要想完成业务指标,必须过增员这一关。
试想,营销负责人整天担心人力不足,把主要精力放在招人、培训上,又怎能专心投入展业、管理等方面?管理跟不上,营销怎么能不混乱,影响形象?就这样,恶性循环开始,不知到何处停止。
增员成为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险公司招聘营销员的力度达到空前,报纸、网站甚至高校内的招聘栏内都可以见到关于营销员的招聘广告。虽然人才比以前大量增加,但营销员招聘变得比以前困难起来。
保险公司业务还要继续发展,保险公司只能硬着头皮上,不惜采取欺诈的方式招聘,或者在招聘广告里面许诺高额底薪,或者干脆不说保险公司招聘,反正以招进人来为目标。这样的结果是,还未等开业,便给准营销员们蒙上了不诚信的阴影,或者埋下了不安心工作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