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视点 > 正文
 

养老金缺口9万亿 谁为我们养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09:22 燕赵都市报

  一个不能老有所养的社会,注定让人恐惧。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2001年到2075年间,我国养老金收支缺口将可能达到9.15万亿元。有论者指出,十一五规划及未来更长时间,解决好“谁来为我们养老”的难题乃重中之重。

  主打

  资金出路在何方?

  “任何一个变革都是痛苦的,但是长痛不如短痛,不能把问题遗留给后代。”11月9日,高盛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RobertHomats在北京一个关于养老基金的论坛上如是说。此时,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刚刚结束他对中国养老问题的演讲。“中国养老保险的资金压力很大。”项怀诚说,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及做实个人账户,均是可取之道,但关键要有足够的财力。在他为解决中国养老难题开出的药方背后,是一场牵动13亿人口利益的变革。当发达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改革养老保障制度时,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尚处于初创阶段。1997年,我国政府确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的最大困难在于,国有企业老职工没有养老金储蓄,参保企业和个人既要为自我养老积累资金,又要承担老职工的缴费,负担过于沉重。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各项缴费比例已高达40%,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新加坡。为维系这一制度的正常运转,不得不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截至2004年底,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为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近五年来,中央财政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补贴金额高达2093亿元。往好了说,这说明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往坏了看,则是我国社会保障的巨大资金压力。这些问题和挑战,既有近忧,也有远虑。解决这些问题,说到底,关键需要足够的财力。

  转型成本有多大?

  如果我们不能为正在来临的挑战提前做好准备,必将给我国初建不久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个现实的难题是,离退休人数增长快于参加

养老保险人数的增长。包括4000多万已退休人员在内,我国上年末的参保人数只有1.6亿多人,仅占城镇人口的30%左右,不及劳动力人口的15%,覆盖率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不止如此,2001年以来,在覆盖的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中,参保人数平均增速为4.04%,已经低于离退休职工人数的平均增速6.64%。由于养老金的筹集主要依赖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这种现象必然影响养老金的供求关系。“我们也面临这样的困难和挑战。”高盛全球投资副总裁RobertHomats对记者说,“在没有做实的情况下,现有职工为别人支付养老成本,自己的福利会不会下降?从一个没有做实的基金到做实的基金,原来的债务怎么办?”他向记者坦言,没有做实的系统非常可怕。“现在缴费的工人支持了退休一代的工人,情况越来越恶化,医疗保障越来越差,退休工人越来越多,劳动力越来越少,太恐怖了!”情况必须改变。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很难解决这道难题。

  谁来支付转型成本?

  “对一个负责任、有远见的政府来说,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储备当期财力,作为未来财力的补充,同时确定一个合理的缴费率,做实个人账户,并承担国有企业的养老金债务。”如果把项怀诚的这项建议换算成数字,那就是中央政府将为养老体制转型支付的数万亿成本。让养老及个人账户由空账变实账,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专家表示,适量减持国有股是重要措施之一。这位专家说,“过去企业和职工没有缴养老保险及其他

社会保险费用,职工工资水平也很低,那部分本来应当作为社会保险费用积累起来的资金,国家拿去搞建设了,于是出现缺口,所以,国家在财政上给予支持是合情合理的。”发行社会保险债券也不失为一种途径。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预测数据显示,扩大征缴范围是解决缺口问题的一种手段。我国一直努力扩大养老金的征缴面,对国有企业征缴养老金已基本覆盖完成,今后将把征缴的重点转向民营、私营等非公企业。此外,拓宽投资范围,提高投资收益,让养老基金保值增值,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改革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问题将越来越严重。”最后,这位全球投资高手———高盛全球投资副总裁RobertHomats对记者说。(中国
证券
报)

  数字:谁制造了养老困局?

  老年化社会已经越走越近

  我国现在虽然还处于劳动力黄金时期,但60岁以上人口超过14%,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按照国际社会标准,我们显然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约为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60岁的老龄人口总数为4.5亿,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为3.35亿。

  公共养老覆盖面仅为15%

  目前,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只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就制度惠及主体的城镇各类就业人员而言,现有的养老保障制度也仅仅覆盖城镇职工的55%。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人口,基本上只能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仍游离于社会化和共济性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养老金收支出现巨大黑洞

  今年5月,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1年到2075年间,我国养老金收支缺口9.15万亿元。

  “养儿防老”心有余力不足

  “养儿防老”是国人朴素的心理传统,然而,随着“421家庭”的潮涌,希冀子女养老越来越不现实。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实在让塔尖人不堪其重。而且,今天的人面临的竞争异乎以往,教育、医疗、住房这“新三座大山”已使他们气喘吁吁、举步维艰。

  评论:假设与现实之间

  (默默)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这是来自世界银行的预测;而与此数字鲜明对照的是,到2050年左右,中国60岁的老龄人口总数将为4.5亿,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为3.35亿,换句话说,也就是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一面是养老金缺口的渐渐拉大,一面是老龄人数的节节攀升,这两者逆向间的巨大断裂不管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还是整个社会而言,都像是一个窒息得让人难以呼吸的话题。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件事是人人平等的,衰老就是其中之一。放眼世界,当今人口的老龄化都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对于已经迈进银发社会、并有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来说,这更是一个关乎改革全局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假如不能“老有所养”,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然而,数字是数字,现实是现实。我们更倾向于让天文样的数字停留在“自己吓唬自己”的想像阶段,或者只在某种程度上强化决策者的警醒意识而已。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养老金都普遍存在缺口,虽然中国存在着高达9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但只要有规划地填补,并不会对国计民生造成很大的危害。如此而来,对于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则是基于这些假设的数据,如何建立长效的、合理的社保机制。问题是,这种合理的社保制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在制度转型过程中,中国政府是否考虑了将支付的巨大成本?问题可以暂时无解,但我们尚知的现实则是,中国养老体制的转型变革将注定面临多重困境。同西方国家相比别具特色的,以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社保体制本身就起步晚、覆盖面低,加之转轨期相伴而生的退休人员超常态增多和历史原因等都使这场变革愈加错综复杂,由此触及的利益群体也敏感而棘手。如何划分现收现付和个人账户的比例?如何使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如何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养老问题以惠及更广泛的人群等都是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难题。怎样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做出一系列较优的抉择,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决策者来说,需要智慧和理性,更需要耐性。有业内人士称,这个过程也许需要花费近3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简单的,形而上的某某化的改革方式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更不会让人民满意。但这并不能阐发为变革可以缓行,相反,越早越好。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社会保障都是社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而“老有所养”则是每一个生存的人的最基本的愿望,也是最基本的人性要求。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可以试着探索,可以在变革过程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但却坚信,社会主义的中国理应也能让人民享受更多更好的福祉。因为,国富是为了民乐,是为了“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而国计则当为民生。在“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未来满怀期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