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视点 > 正文
 

存款保险箭已上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09:01 人民网-华南新闻

  刘伯饶

  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日透露,《存款保险条例》初稿已起草完毕,等央行与有关部门论证完,再经行政立法程序,即可提请国务院审定。这项争论、酝酿了多年的制度安排,即将发出清脆的啼叫声。

  存款保险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费率向存款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一旦商业银行出现经营风险而无力偿付公众存款时,存款保险公司将代为偿付全部或部分存款。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金融机构的信用就等同于政府信用,金融机构若还不了钱,政府将代为托底,充当最后的“埋单人”。此前,中信破产、海发行关闭,莫不如此。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金融形势已与以前大不一样了:首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即将结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将不可避免地要退出市场,金融机构已不可能“零倒闭”;其次,金融机构产权日趋多元化,其中既有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也有外国战略投资者,这个时候政府财政资金再承担“最后保护人”的角色已经不合适。

  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有如“箭在弦上”。“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初步得到处置和化解,金融机构总体运行平稳,外部环境良好。”央行这样解释。也就是说,中国终于等来了一个较好的时机。但这一箭究竟选择在哪个时间射出,还要择机而动。

  存款保险制度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它将政府的隐性担保,回归为市场的显性担保。当业内人士还在争论存款保险公司应该起什么名字、不同金融机构应该实行什么费率、如何减少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时,老百姓更关心的是: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对我有何影响?我该怎么办?

  这些年来,存款被老百姓视为最安全的资金,事实也是如此。存款保险制度一旦实行后,政府将不再实行隐性担保,取而代之的是存款人、金融机构和政府合理分担风险。也就是说,存款保险制度对存款人的赔付将是“有限赔付”。央行人士表示,对于居民个人存款100%的赔付将会设定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可能是5年或者10年,但时间不会太长。过渡期后,对于存款人的存款将从全额担保变为限额担保。因此,老百姓今后在选择金融机构时,将要更加关注其风险状况了。

  有关专家表示,金融改革倒逼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提速。我们反过来可以这样认为,老百姓选择存款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倒逼金融改革。

  《华南新闻》 (2005年11月14日 第二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