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视点 > 正文
 

中国人寿卖子 合资寿险制度隐患正在逐步显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12:21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李雁争报道近日,中保康联董事长兼总经理何静芝表示,股权置换有望于今年年内完成。自此,中国人寿拟出售所持有的中保康联51%股份的消息终于得到证实。这是继宏利金融拟退出恒康天安、大众财险拟退出安联大众、中法人寿胎死腹中后,又一家爆出股东置换计划的合资保险公司,合资寿险公司的制度隐患正在逐步显现。

  据了解,中保康联正在力推银保业务,以便在短期内提升业绩,为寻找新买家增加砝
码。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中国人寿。媒体联络部的小姐以“最近太忙”为由,没有表态。澳洲联邦银行完成中国布局中保康联于2000年6月在上海成立,由中国人寿(集团)公司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下称“澳洲联邦银行”)共同组建而成,中方持股51%,澳方持股49%。

  澳洲联邦银行,全球银行排名第31位,十余年前即进入中国设立了北京办事处。但和其他金融机构类似,其业务开展始终受网点所限,难以施展拳脚。

  今年4月,澳洲联邦银行同杭州市商业银行正式签约,斥资6.25亿元人民币入股19.9%,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4天后,澳洲联邦银行收购麦格理管理咨询公司全部股权,成立澳金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再加上2004年入股11%的济南市商业银行。这家外资银行的金融服务网络已日渐清晰。

  “多处布点,星罗棋布,的确策略高明。”一位金融分析师表示。

  这些信息看似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如果说5年前澳洲联邦银行是看中了中国人寿网点优势;现在的澳洲联邦银行已经不需要了。

  据悉,中国人寿已与外方股东达成协议,中国人寿将1%的股权转让给澳洲联邦银行,以建构中外股东股权对半分的格局;同时,将另外50%的股权转让给有意向收购的某国有企业。接盘者正是上海某家非保险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

  中方股东只是过渡角色只可惜在这一出一进之间,中国人寿所得甚少。何静芝曾表示,她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我很早就想把公司的机制搞活,想把合资公司搞成功后,可以借用它的模式和经验。”这解释似乎难以服人。

  中国财经大学郝演苏认为,中方股东注定将在外资保险的中国攻略中扮演过渡性角色。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批准成立19家合资寿险公司,还有2家已批准筹备。这些外资巨头都是世界500强企业集团,都是从事综合性经营的保险集团。按照《保险法》规定,它们必须通过在华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军中国保险业。

  根据入世时在寿险方面承诺,外国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合资公司,外资股比不超过50%,外方可以自由选择合资伙伴。

  外资保险公司充分利用了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

  为了降低展业成本,他们往往会选择在某个领域有特殊支配力的中方股东,不公平的开展业务。“例如中意人寿签订了中海油的团险大单;中美大都会人寿欲通过股东首都机场公司的实力垄断航意险等。”

  郝演苏说:“他们(外资)会通过经济、甚至政治手段,达到他们的合资目的。”而“具有特殊支配力的”多数是国企,国企老总为了得到政绩,通常乐于接受这样的“胁迫”。

  成立合资公司本是政府保护中国保险业的措施,却成就了无数不美满的“婚姻”。

  中国人寿终于要退出了,下一个接盘者又是谁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保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