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首先要照顾穷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11:10 深圳商报 | ||||||||
“我国医改悄然转舵?”——6月20日《中国青年报》发此一问,颇为意味深长。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日前指出,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这被认为是卫生部首次站出来否认“市场化道路”。曾经,“市场化”的锣鼓声被专
目前的医改争鸣,似乎陷入了一场“模式之争”:要“美国模式”还是“非美国模式”。所谓“美国模式”,即市场主导型:公立和私立医院都在市场上平等竞争,政府除了严格监管外,只负责为穷人、老人医疗埋单。“非美国模式”,即政府主导型:公立医院由政府全额投入,老百姓看病免费;有钱人需要特殊服务,可以到私立医院去。 就这场“模式之争”,笔者首先想到了邓小平的“白猫黑猫理论”,在此不揣浅陋地模仿一把:不管“美国模式”还是“非美国模式”,穷人满意的模式就是好模式。笔者注意到,无论“美国模式”还是“非美国模式”,其实它们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政府负责为穷人埋单。这是医疗改革的底线要求,在此之上讨论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才是有意义的。 “效率”被认为是市场主导的优势,“公平”被认为是政府主导的优势。在医疗保障这个关系到无数人生命的问题上,负责任的政府从来不会只谈“效率”,不顾“公平”。如果不顾多数人的基本医疗保障,我们所赢得的“效率”只能是一种伪效率,是以牺牲穷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的“带血”的效率。在这一点上,目前的“市场化”并不可取。 然而,政府主导也并不意味着对公平的绝对保证,它同样存在着伪公平的可能。现在许多公立医院虽然挂着“非营利”的牌子,可实际却是以营利为经营行为准则的。仍然有许多穷人因为没钱该看病没去看病、该住院住不起院,公立医院对无主病人弃之不顾的事情更是时有发生。政府主导与“非美国模式”的“老百姓免费看病”尚有很长的距离。 穷人的医疗需求在改革之后如何获得满足?穷人的生命健康权如何得到政府的保护?这是当下“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改革中首先必须考虑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