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汀
赵本山可以忽悠着把拐卖掉,人寿保险的推销员也可以忽悠着把保单卖掉。但是以诚信为基石的保险行业,能经得住忽悠吗?来回几次,可能最后被忽悠的就是这个行业本身。
看看统计数字就一目了然:在2003年以来,中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加速度大跌,而外资则迅速进入。
2004年末的时候,中资的保险公司所占的保费额为整个市场的97%强,外资(包括合资)不过2.6%;到2005年3月,前者就急剧下降至不足80%,后者则上升为20%强。当然,这有点特殊——中石油把一个200亿元的大单交给了合资的中意人寿。
但是保守的估计,到今年底,中资保险所占份额也将下降至90%。在今后,这个趋势必然还会继续。
原因很简单,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些“外来的”也依赖口才,但是他们不“忽悠”——或者至少,他们没有“忽悠”的口碑。
论及忽悠的本事,保险代理人的水平个个都不下赵本山。
看过一部外国电影,名字早就忘了,但是对其中一位两眼翻白、颧骨高耸、长得颇似梵高的保险推销员印象深刻,那时候大是钦佩:“口才了得!”
结巴是当不了推销员的:卖的是差不多的产品,收的是差不多的银两,关键在如何取悦(或者取信)消费者。长一副和善的面孔管用,有一口伶牙俐齿当然也管用。
但是别忽悠。
楼下的大爷曾经把上门的保险代理人赶出了门,并大骂“骗子”。态度之激烈,比对那些推销理疗仪和保健品的更甚。这应该能够理解:后者推销的是看得见的产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最不济上一回当,破费二百五。但是买保险破费的,是若干年甚至一辈子的保障。
不受欢迎,招人反感。无奈的是,这就是现在这个行当的口碑,是在一个以“诚信”为基石的行业中,少数“忽悠派”存在带来的后果。
这很容易传染,并陷入恶性循环:越忽悠越卖不出去,越卖不出去越忽悠。这种循环来回几圈,这个行业的前景就不那么妙了:很简单,被毒蛇咬过的人,也很难把哪怕是菜蛇当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