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与中资齐飞 保险巨头进入引发竞争促进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10:18 解放日报 | ||||||||
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取消了设立外资保险机构的地域限制,中国保险市场全面开放。外资保险公司借此东风纷纷摩拳擦掌,欲凭借自身的优势抢占中国市场;中资保险公司则调动一切有利资源,对市场的争夺同样当仁不让。 那么,竞争双方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呢?
外资:树大好乘凉 据保监会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批准开业的外资保险公司超过40家,占了中国保险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不乏在福布斯世界500强排名前列的国际保险巨头,大有要和中资保险公司分庭抗礼的趋势。 外资保险公司挟其动辄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和雄厚的资本积累来到中国,目的就是借助中国市场的开拓,来带动其新一轮的发展势头。通过百年的市场磨练和探索,这些公司拥有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经营策略,在市场开发和业务推广上面更是经验丰富。这些都使外资保险公司能在短期之内在中国打开一定的局面。 此外,在目前国内各种投资手段复杂,收效又不稳定的情况下,外资保险公司在海外投资的高回报率十分醒目。国际品牌的强大号召力,在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对他的信心,成为吸引客户的又一亮点。而且,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往来的发展,国与国之间人员的流动性日益加大,众多外资保险公司提供的全球理赔服务也成为其竞争优势之一。 中资:贴身小棉袄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即使是人保这样的“元老”级公司,其规模和历史也无法和外资的保险公司相比。但是,中资保险公司拥有一个外资保险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本土。 中资保险公司和中国的保险市场一起出生、成长,20余年的市场积累在保险消费者心里形成了很强的认同感。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保险公司的品牌确实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在国内却有着远胜于外资的亲和力。 中资保险公司的本土优势还体现在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熟知和掌握。险种设计往往更贴近中国百姓的需求,能真正挠到消费者的“痒处”、“痛处”。组织行销管理时,也能针对消费者的特点作出准确有效的决策。 虽然没有国际级大公司的全球化服务那么眩目,但是,在外资公司致力于人才寻求与组建队伍的时候,中资公司已经拥有了一批对公司忠诚度很高、业务能力很强的精英。他们中很多人是中国保险业的市场开拓者,他们熟悉中国保险市场,熟悉中国保险消费者,拥有广大的客户群体,高超的业务能力,是中资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可见,在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面前,中资保险公司的“本土”优势使他们成为中国老百姓的“贴身小棉袄”,成为争夺市场的不二法门。 市场:竞争带来成长 无论是知根知底的中资保险公司,还是树大根深的外资保险公司,最终的选择权在于消费者。惟有真正满足中国老百姓对保险的不同需求,才是保险公司在竞争中最后胜出的法宝。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消费结构由单纯的温饱型向安全型、休闲型过渡,在消费的同时加入了对自身安全和价值满足的追求。与此相对应的,保险公司的“中外之争”也由简单的产品竞争、营销竞争转向更高阶段的服务竞争和信誉竞争。激烈的竞争激活了市场,在巩固已有优势的同时,双方都在不断借鉴对方的优势,努力加强核心竞争力。于是:一系列满足新需求的险种面世,越来越多的便捷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全面严格的监察体制确立,行业规范得到更大程度的强调和尊重…… 又于是,市场主体的有序竞争使中国的保险市场快速成长,也使消费者得到了更多的利益。业内的开拓者和诸多权威人士面对中外保险业日渐加剧的全面竞争,异口同声地评价说:中资和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上的竞争方兴未艾,这绝不是一场究竟谁优谁劣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杠杆的调节下,保险行业的“中外之争”必将成为推动中国保险市场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动力,而双方的优势最终都将转成为中国保险的优势。 作者:小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