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保险频道_保险视点 > 正文
 

责任险:中资当鸡肋外资当宝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 12:02 中国经济周刊

  据中国保监会近日统计,2004年我国责任保险业务共实现保费收入32.88亿元,同比减少1.95亿元,负增长5.59%。责任险保费收入仅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3.02%,同比减少0.99个百分点。

  表面上是政策法规环境的不健全和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中资保险公司对推广低利润的责任险业务缺乏积极性等“内因”所致,而事实上,是外资企业的步步紧逼使得中资公司在
责任保险市场中节节败退。

  保险业界及监管人士认为,责任险也是中国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责任经济。外资也有其发展瓶颈,然而一旦在责任险市场站稳脚跟,必然会以其经验和技术的优势抢占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用一句“形势相当严峻”丝毫不为过。

  业务萎缩怪政策

  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过失或侵权对第三方造成伤害后,依法应承担以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由于种种原因,中资保险公司将责任险业务视作一个“麻烦”的险种。比如,近年来国内煤矿事故频发,但煤矿雇主责任险市场却没有相应扩大。

  “对煤矿企业的合法资格没有办法核实。国家规定开办煤矿必须四证齐全,但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各种不达标或不完全达标的煤矿也能够获得合法资格,我们又无法进行有效验证,在控制经营风险上就埋下了隐患。”在采访中,一位人保财险的团险营销管理部经理对记者分析。

  雇主方面也不认账,在煤矿雇主看来,“一旦出现重大事故,帽子都没有了,还要保险干什么”的观点比责任险更加“实际”。据了解,目前政府在善后处理煤矿安全事故中,主要追究当事人的行政和刑事责任,而对其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重视不够。

  “政策法规环境不够完善,尤其民事责任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缺乏力度,受害方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些都是影响责任保险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其实,责任险业务本来极具成长空间,在发达国家,责任险占产险的比例高达30%-50%,但在我国,由于软环境的限制,责任险却“沦落”为中资保险公司眼中的“鸡肋”。

  今年年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六条规定:强制保险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送保监会审批。保监会按照强制保险业务总体上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审批保险费率。此条文对保险公司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上的减免没有跟上。所谓的不盈利不亏损,这就相当于让保险公司亏损执行第三者责任强制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资财险公司团险负责人表示。这样一来,面对入世以来保险业的激烈竞争和野心勃勃的外资企业,中资保险公司在推广责任险业务上更加扭扭捏捏。“保险公司在销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时依赖了行政强制,但在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时却称其不是强制险而是商业险。”一位法律专家说。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国内保险公司的股本回报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从过去两年的情况看,美国、英国可比公司非寿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为10%左右,寿险为12%左右,远高于国内寿险、非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

  “我国上市保险公司若达到国外可比公司相同的股本回报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就必须在承保业务领域获取更高的承保利润,以弥补投资收益的不足,以确保我国保险企业在国际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董事长唐运祥表示。

  由此看来,责任险的承保盈利能力显然不入中资保险公司的“法眼”。

  然而,与中资企业将责任险业务视作鸡肋形成鲜明对比,外资却对其觊觎已久。

  外资卡位 蓄势待发

  “如今中资保险公司管理层最大的任务就是如何完成年度利润和保费计划。”一位大型中资财险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说。2005年1月,该公司在其全国分公司总经理会议上设定2005年运营战略:突出一条主线,抓好两个关键。一条主线,就是加强创利能力建设。“要知道面对两年后全面开放,所有人都感到压力很重。而责任险业务还不属于能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市场区间。”这位管理人士说。

  就在中资保险企业对责任险业务上“食之无味”的时候,外资保险公司已经纷纷卡位。

  2004年6月1日,正当中资保险公司尚在等待强制责任险等配套政策出炉的时候,美资保险公司美亚保险公司在广州推出“工商通保”,为中小企业主解决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酒店意外遭遇火灾、抢劫或客人在饭店里遭遇皮包被偷、抢劫等等都由保险公司负责承担责任。事实上从2001年起,不少外资保险公司以中资公司最弱的责任险为突破口,打了中资保险公司一个措手不及,比如美国丘博保险集团与平安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我国首例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

  据保监会统计,截至2004年9月底,共有39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70家保险营业机构。2004年对外资保险公司开展责任险业务的限制已经有所松动,而在2005年,“保监会将积极引进在责任险和农业险等方面有专长的外资保险公司,同时鼓励外资保险公司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设立营业机构,带动相关业务和相关地区的保险市场发展。”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1月7日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作出了上述表示。

  责任险业务衰退,表面上是因为国家保险政策的不完善,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中资保险公司对责任险业务缺乏积极性。而事实上,盈利能力和营销能力有限的本土保险公司在低利润的责任保险市场中难以抗衡而一再败北。

  根据保监会2003年数据显示,2003年的前6个月,中资保险公司的责任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加11.4%,占财产保费收入的4%。而外资公司责任险的保费收入同期增长却高达32%,占其财产险保费收入的16%。2004年末,保监会国际部主任孟昭亿表示,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已经达到中资保险公司增速的2到3倍。2004年上半年,外资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7.1%;而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只有23%。

  “车险、企财险和货运险是中资产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来源,而从外资产险公司来看,其最擅长的是责任险、货运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华泰财产保险公司责任险高级核保人康英说。

  “外资保险公司责任险业务的开展多数以中外合资或外方独资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较之本土企业具有更强的责任险意识,对他们来说,买责任险本身就是信用的体现。因此这类市场较易开拓。”郝演苏说,“不过外资保险公司的责任险业务在总体市场份额中仍占少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没有对总体责任险市场产生拉动效应。”

  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以勤也有类似的看法:“中资保险企业想迅速做大做强,主攻承保利润较高的市场似乎是条捷径。但是责任险产品开发难度、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最高的保险产品之一,费率和责任的界定困难。保险产品的推出,还需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充分数据积累为支持,如果在这个领域被外资卡位,我们有可能失去极具成长空间的未来市场。”

  等待观望 延误时机

  “外资保险公司责任险业务的开展,在最初起飞之后,也将遇到政策法规环境的不完善等限制。”郝演苏认为。“但与外资保险公司不同的是,中资企业多在观望,开展责任险业务的积极性不强”。

  与外资卡位的气势相比,中资公司似乎过于冷静了。他们在等什么?

  “责任保险,如果完全按商业化操作的要求制定责任费率,有些单位根本保不起;如果按社会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保险费率,保险公司则赔不起。现在我们能做得也许只有政策倾斜更多一些。”北京某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团险营销部一位经理说。

  但有专家荐言,中资企业不宜坐等立法支持,不能一味为争取政策支持而失去发展责任险业务的大好时机,现在需要研究问题和讲究策略并重的行动派。

  “中资公司团险业务萎缩的深层次原因并不是中国的团险业务真的无利可图,而是因为大多数的中资公司至今还未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团险业务模式。”行动派的支持者,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说道,“保险公司不能因为经营责任保险的技术和管理要求高,政策不明晰就不去发展。”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责任保险产品共有400多个。近几年来,各财产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保险、血站采供血责任保险等新产品,但总的来说,现有的责任保险产品种类、研发水平、销售机制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

  令吴定富关注的是,中资保险公司尚未成立专门的责任保险经营管理部门和责任保险公司,专业技术人才也相当缺乏。

  “为促进责任保险经营的专业化水平,保监会支持设立专业的责任保险公司,支持现有保险公司进行责任保险经营方面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吴定富说。

  中资公司如果不能具有战略眼光,将责任险业务看作是公司的一块高成长潜力的业务,或继续维持公司自己不急、监管部门急的责任倒置状况,则中资公司将丧失未来保险市场上最大也是最丰盛的一块蛋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责任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