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频道_保险视点 > 中国保险市场聚焦 > 正文
 

保险业对外开放几多经验几许得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08:41 新华网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我国将全面开放保险市场。保险市场过去十多年开放的实践带来了什么?面对外资进入后全方位的激烈竞争,中国保险业发展如何取得突破?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孙祁祥教授。  

  开放,提升发展质量“倒逼”改革

  孙祁祥介绍说,以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首家进驻上海为标志,我国正式开放保险市场。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大加速了保险业开放的步伐。对外开放对保险业的影响是从发展和改革两个层面进行的:

  首先,开放提高了保险业发展的质量。通过吸收、利用外资不仅提高了我国保险业的资本存量,而且大大提升了我国保险业存量资产的质量。截至2003年末,外资公司通过设立独资的分支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参股中资保险公司,形成的保险业资本达106.88亿元。伴随外国资金而来的,还有大量能够有效提高资产质量的创造性资源。由于外资公司在精算、险种设计、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观念和先进技术,从而提升了中资保险企业的生产率和创新能力,比如,个人营销、银行代理等销售模式的引入极大促进了中国寿险业的发展;而最为重要的是,许多外国保险公司为能在中国市场取得经营上的成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纷纷与中国的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合作、或独立从事创新含量较高的研发活动,使得中国的保险业可以利用外资公司的技术开发能力形成自身的生产力。

  其次,开放“倒逼”改革,由此大大推进了保险业体制改革的进程。

  开放消除了保险服务业的贸易壁垒,外资的进入迅速增加了保险市场经营主体,而外资公司强劲的增长势头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者竞相进入,而且给中资公司带来了竞争压力和示范作用。外在力量促进了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旧体制的逐步改革,从而为中国保险业创造了良好的改革环境。这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开放大大增加了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性,产、寿险业前三大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从2001年的96.1%、95.3%下降到2003年的91.7%、86.6%,市场集中度各分别下降了4.6%和9.1%。相对产险市场而言,外资主体进入较多的寿险市场的集中度下降幅度更大。

  外资直接参与并推动了我国保险业所有制多元化的过程,加大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推动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的形成,保险业的增长模式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开放促成了市场导向型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制的形成。加入世贸之后,中国政府对《保险法》及一系列保险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并制定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与国际接轨的保险法律体系。而伴随市场发展和开放步伐的加快,保险立法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同时,我国保险监管也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监管方式从单纯的行政审批、事前监管逐步向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转变,偿付能力成为监管的主要内容。

  开放,几多经验几许得失?

  孙祁祥认为,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不仅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重要经验,为保险业自身未来的发展及其他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是开放过程的可控性避免了外资对国内市场带来过多的负面冲击。WTO协议承诺的保险业开放力度较大,但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我国还是守住了一些重要的关口,例如拒绝了外方提出的每年必须开放若干家外资保险公司的要求,而只承诺按审慎原则审批准入。这样,在主动开放的大原则下,监管部门仍然掌握了主要的审批权限,以此方式控制了开放的实际进程;二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条款费率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由此激发了保险企业的经营、创新活力,这些都为中资保险公司利用开放机遇、尽快发展壮大自己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注重引进外资公司的专长经营领域,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比如2003年,我国引入了在养老险方面有特长的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公司和在农业保险方面有特长的法国安盟保险公司,这类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保险业产品结构的优化。

  孙祁祥坦言,在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重“数量扩张”,却轻市场细分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尽管中资保险公司在营销网点的营建和客户资源上有着先行者的天然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并不能为中资企业提供进入不同市场的潜力,不能为客户创造巨大的消费者价值,也并非竞争对手所难以模仿和复制的,也就是说,它并不构成中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对外开放以来,中资企业却大多是在短暂的保护期内,依赖这些简单、短期的竞争优势,在其已有的、雷同的营销渠道和最易触及的客户及险种上进行激烈的竞争,以扩大市场规模、占据有利地势。其结果是:各公司险种结构严重趋同,容易被占领的主要市场中竞争激烈,同时市场细分不足,很多保险需求又得不到满足。

  其二,重“输血”,轻“造血”。中资保险企业可以通过经验和技术的学习与模仿、对发达市场先进制度、政策和经验的借鉴等途径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单纯地重视“输血”,其结果必然是中资企业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与外资竞争对手总是存在一个无法逾越的技术差距。中资企业的长远发展必然要依靠其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但这一点却往往为中资保险企业所轻视。

  其三,重销售经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学习,却轻视服务经验的借鉴。服从于“数量扩张”的经营战略,中资保险公司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可以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实现增长的产品销售和设计等方面,因此,在这些方面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速度和力度都相当高;相反,中资公司在对其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的服务方面却着力不足。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中资公司纷纷借鉴国外个人营销模式,但却将个人营销简单诠释为“利用个人代理人进行产品销售”,导致营销队伍素质普遍低下而无力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服务。

  开放,期待解决好三大问题

  孙祁祥表示,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已成大势,对决策者而言,如何在建立能与国际接轨的完善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同时,避免外资对中国保险市场、甚至对国家安全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已经成为一个首要的课题。她提出,中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开放,必须要认真考虑和解决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如何识别和应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滥用市场影响力、防止其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的并购行为以及由此对我国经济秩序和经济安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如何正确引导外资进入经营区域。根据WTO协议,2004年底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将取消地域限制。然而,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外资公司仍然会将业务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相对健全、人均收入较高、“簇群效应”明显的东部地区。因此,如何合理、正确地引导外资进入中西部市场、以缓解区域不平衡的状态,是管理层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如何抵御开放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引入外资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但是开放也会带来风险,由此对中国保险行业的安全、乃至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抵御开放所引致的上述风险最关键就在于提升中资保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新华网)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保险业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