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按国际通行的“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比例10%以上或66岁以上老人占7%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的标准,早在2002年,中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沈阳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亚权透露,早在1992年,沈阳就与上海等几个城市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沈阳超过60岁的老年人有90多万,沈阳市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4.1%,而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8.3%。预计到2007年底,沈阳将进入高龄化社会,空巢老人将成倍增加。
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未能健全的情况下,老人守着“空巢”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空巢”能否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辉添色?昨日,记者在采访沈城的理财专家时,认识了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以房养老”,如果这种方式能在沈阳推行,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也会丰富多彩起来。
困惑投资买房将来能当钱花吗?
家住沈阳市铁西区的张大爷今年61岁,工作了大半辈子,所有的积蓄基本上都花在买房上了。儿子家住的两室一厅和自己家住的两室,共花了张大爷50多万元。买完了这两套房子,老人的日子便过得紧巴巴的,老两口每月生活费不足800元,想到年纪越来越大,张大爷不禁发愁:这钱都买了房子了,将来房子能养活我们吗?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这样困惑的不只是张大爷,很多沈阳人也处在买房与养老的矛盾中,他们希望将来能通过房子养老。记者调查时发现,独生子女政策推行使“4—2—1家庭”在未来盛行,两对父母遗留的两套住房如欲都作为遗产传给子女,子女也都有了自己的住房,没有居住的需要,这时,房子反而会成为很多家庭要处理的“负担”。那么,房子能不能帮老人养老呢?
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姜伟告诉记者,这个矛盾完全可以通过以房养老来解决。它是对目前盛行的“养儿防老”和货币养老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个人家庭拥有资源,特别是房产资源价值的最好的发挥利用。
期待“以房养老”业务尽快推行
一提到买房,大家都会想到一个经典小故事: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在天堂会面,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挣足钱买了自己的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把房屋贷款还完了。在这个故事盛行的今天,按揭贷款购房居住也已悄然成为住房消费的潮流。
而当沈城人渐渐接受了美国老太太的生活方式时,买房的困惑仍没有摆脱。姜博士对此解释说,美国老太太虽心满意足上了天堂,但其遗留的住房还具有相当的价值未予利用,子女继承时还需缴纳一定的遗产税。假如该老太太并无子女,或晚年生活贫苦无依,不多的养老金根本不足资用。而个人死亡后的住房却又闲置浪费。能否将老年人死亡后仍会遗留房产的价值,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予以贴现变现,以解决养老中的资金不足的困难,这就是“以房养老”。
目前,包括国内多家保险公司,都有意酝酿推动“以房养老”业务的研发,但均未进入实质阶段。以房养老的具体操作模式,多达十余种之多,但国外最为典型的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模式,即老人将住宅抵押给银行,每期取得贷款用于养老。到老人去世后再算总账,可能是用房还贷,也可由其子女另外筹措钱财还贷,将已抵押的住房予以赎回。该模式美日英澳等20多个国家相继推出,并受到老年人的青睐。但由于我国金融工具不够健全完善,因此该业务尚未出现。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还可分为两种方式,简单一些的由房主直接将住宅抵押给银行,取得钱财养老,但面临老年人死亡期限不确定,住房价值波动等风险;复杂一些的则将让保险公司也参与进来,如此可保障老人在房款花完而自己仍健在时,不至于被“扫地出门”。为此保险公司要设计一整套的保险方案,这其中涉及保险精算等相关问题。
受益老人可居住、养老两不误
“如果以房养老能实行的话,沈阳的房产经济还会有新的增长点。”姜博士告诉记者,虽然短时期内,以房养老由于诸多问题无法实行,但其市场一旦开发,潜力会很大。以房养老业务将带来新经济增长点,使大家敢于花钱消费,极大地促进房地产交易。即使是手中薄有家财,不敢消费的老年人也可放心大胆地购买住房,再用住房来养老,做到居住、养老两不误。
在个人理财规划上,以房养老还是一大创新。它将住房作为养老资源的一种,将家庭中最大财富的价植利用到极致,有效地将固定资产转化成了流动资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以房养老还有个好处,就是它将使两代人的代际关系,从目前的这种“过度依赖”向各自的自立自强趋进。父母用自己的住房为自己养老时,不仅给子女减轻了经济负担,还避免子女躺在父母的遗产上过舒心日子,今后,由老人房产引发的家庭成员纠纷也将大大减少。
首席记者 马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