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新政影响几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12:01 新闻晚报 | |||||||||
主持人: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面对个人账户的缩水,有人质疑是否会影响到未来领取养老金的标准。对此,本刊采访了平安人寿的资深研究专家蒋士华,通过进一步细分不同收入人群,为大家解释
保险聚焦“新政”对社会整体影响不大 此次养老金缴费调整问题,一个最主要的变化是:原来由单位缴纳的“3%”不再放在个人账户,而是放在统筹基金账户。如何理解这个调整呢? 根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制定的国家发改委官员的表述,首先,个人缴费不会因此明显增加或者减少。此次对个人账户的“瘦身”具有长远意义。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险金实行混账管理的办法,允许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相互调剂使用,个人账户因此成为“空账”。2004年,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递增。而缩小了个人账户缴纳的比例,就等于为个人账户的“空账”瘦身,为做实个人账户做准备,因此减小了长期支付压力。 其次,虽然“3%”挪到了统筹基金,未来仍将和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一同成为被保险人退休后养老金发放的来源。此次制度改革在个人账户调整的同时,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也相应由月平均工资的20%提高到30%,所以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标准实际上不会降低。 中高收入者:商业保险凸显价值 虽然此次养老账户新政对社会整体成员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我们细分不同收入人群,会发现个人未来养老金的领取还是会略有变化。 平安人寿资深研究员蒋士华认为,对中高收入者而言,此次调整会使他们未来的养老金领取水平相对下降。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每个社会成员缴纳基本养老金的缴费工资基数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第一年工作的是当年月平均工资),最高不能超过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2004年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033元),即缴费工资基数不超过6099元。 我们以月收入为7000元的企业成员为例,根据将要执行的养老账户新政策,他每月所需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部分为:缴费工资基数×8%,而转移到社会统筹账户的由单位缴纳的“3%”也以6099元为基数。但到了领取退休金时,虽然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也相应由月平均工资的20%提高到30%,但这时的30%是以本市月平均工资即2033元为标准的。 所以对收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中高收入者而言,个人账户的3%转向社会统筹账户,会使他们未来领取养老金的水平相对略有下降。此时,商业保险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就现状而言,一个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的社会成员,很难适应未来每月1000多元的社会养老金,如果想维持现有的生活质量,势必要通过商业保险来补充养老。而养老账户新政的出台,个人账户减少,不会缓解原本就面临养老压力的中高收入人群的状况,因而为自己选择一份合适的商业保险,在年轻时就开始积攒养老金应当受到中高收入者的重视。 低于平均收入者:享受广覆盖福利 根据对中高收入者在养老账户新政策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个人账户的3%转向社会统筹账户,对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低收入人群而言是相对有利的。因为他们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数低于社会平均收入,但领取时却是以社会平均收入为标准,故这部分人群未来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会相对有所上浮。这也恰恰贯彻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广覆盖原则。 知识链接参保人群有划分 目前业内把参加养老保险的人群分为三种:一是"老人",指养老制度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职工,他们按原定标准支付;二是"中人",指改革之前已经参加工作,但还没有退休的职工,他们的养老金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过渡性养老金、补助性养老金;三是"新人",指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他们的养老金按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来核发。对于"新人",这一变化很好理解,原来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11%中的3%就是由企业缴费的,现在就是把企业给个人账户的那3%放在了统筹账户里,承担了支付标准提高的费用。而对于中人来说,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由月平均工资的20%变为30%,并不意味着将来养老金总数增多,因为其过渡性养老金里虚拟个人账户的部分也由11%调整为8%。 (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具体影响见主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