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与平安:年金白卷背后寓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 14:05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唐君燕 上海报道 对太平和平安两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来说,原先预计的企业年金市场的生长期远未到来。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今年前10个月的保费收入数据,平安养老和太平养老数据显示均
两年前,当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太平人寿”)兴致勃勃参与辽宁的企业年金试点的时候,或许没有想到,两年后的今天,其控股成立的太平养老保险公司还是在企业年金的运作上踯躅。 与此同时,新的竞争者却在加紧攻势。11月30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披露中国保监会已批准该公司筹建专业性养老保险公司。 事实上,从8月两家公司获得劳动保障部的批文之后,无论是太平还是平安,两家都在全国各地市场进行了各种营销造势活动。并且,各自收获都还不错。太平养老占据了辽宁试点先机,可以囊括该省64家企业的约4000万基金规模,同时,在江苏等地也都签下了一批企业年金托管协议。平安养老则为联想1.9万员工的企业年金计划提供服务,并与湖南中联重科、山西自来水厂、福建炼油化工等企业客户签订了合作协议。 但是,无论太平还是平安,目前的进展似乎并未体现出两家在国内企业年金市场开拓者的优势。 尤其是在政策层面频吹利好之际,更多来自技术层面的难题,也正在“隐现”,并且,有些已经开始羁绊两家公司欲领先年金市场的脚步。 首当其冲的便是与银行的磨合。“和银行之间的单纯技术障碍,主要在于国家相关制度和法规方面还不是十分完善。”平安方面人士告诉本报,通常企业年金管理模式,需要专业公司和银行进行捆绑式合作,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这种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难以对应的技术接口。“现在要哪家银行全部通吃,显然不现实。”对养老保险公司来说,和年金托管银行之间彼此拥有通畅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是给企业做好服务的重要方面。 目前,各家托管银行一般都有各自的管理模式和托管系统,其中,让保险公司比较头痛的是账户管理和托管,以及一些涉及到IT技术接口问题。 太平养老保险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本来希望在8月份获得批文后,9月份可以开始正式做业务。但实际上到现在还没有能开展正式的企业年金项目。其中,和相关银行的谈判占据了原先意想不到的时间。“每家银行模式都不同,需要磨合。” 两家公司人士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同时考虑更多技术层面的协调问题,包括像计划报备管理规定、银行间开户的管理规定等实际操作中必须面临的问题。“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出台统一的标准化规范,那实现这种合作,在技术上就没有问题。”相关人士表示,眼下,两家公司都在自己和银行方面进行协调,但是未来肯定整个行业都希望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模式,按照一个同样的模式和标准去做,将会有效降低养老保险公司的运作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