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险靓女难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13:37 新经济导刊 | |||||||||
最危险的地方,正是国家最希望商业保险公司介入的地方,但由于赔付率较高,很多保险公司对意外险望而却步 本刊记者 邝新华 如果你的公司从事的是高危作业,你
希望有通过保险公司分担自己的风险吗?很多雇主的答案是“不”。 如果有一个保险领域现在还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作为保险公司你会立刻杀向这个市场吗?面对高危行业,很多保险公司的答案是“没有”。 最典型的例子是渔业保险。目前国内很多保险公司并不开设渔业保险业务,重要的原因是海上作业的风险大,而且死亡率很高——死亡对于保险公司的意义就是赔偿。因此,这个险种的保费很高,这却导致了经济状况并不乐观的渔民们因保费过高而不想投保,投保的人少,保险公司形不成大数效益,于是,双方博弈的结果是谁都不理谁。 但着急的人还是有的,比如在煤炭开采这个行业。这一两年的矿难事故数不胜数,很多矿主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逃之夭夭,最终把赔偿的责任压到了国家身上。于是,国家着急了。 如果普通的保险要求还不能让高危行业的雇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而且还把赔偿的重任甩给政府,国家会不会着急?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的答案是“很着急”。 工伤险难受之危险 有关资料介绍,高危行业主要是指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交通运输等行业。 据专业人士介绍,目前涉及这些行业的险种有: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第三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雇主责任险、公众火灾责任险等。 自从2003年4月《工伤保险条例》颁布以来,工伤保险成为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部分,工伤险成为由国家劳动部门对高危企业强制实施的险种。而其它的险种都是企业自愿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的。 虽然条例颁布已经有两年多了,实施情况并不算十分理想。 在今年4月,重庆企业连续发生两次特大事故后,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生育保险处关枢处长悲痛地表示:工伤保险实际覆盖面已达到了101万人,可还占不到应参保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介绍说,重庆有2.9万户国有、集体、合资企业,10.5万户乡镇企业,44.8万户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均应纳入参保范围,应参保职工达300万人以上。 李铁映在作关于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建议,要加快落实工伤保险条例,2006年底前在全国煤炭等高危行业普遍实施工伤保险制度。 但工伤保险显然已经不够用了。 “工伤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意义是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个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当然它并不是包治百病。” “最主要的,工伤保险只负责工伤范围内的保险,而意外伤害险不仅包括工伤的范畴,而且还包括私事、探亲访友、旅游等受到的意外伤害,被保险人年龄可以从婴幼儿直到老年人。”永安保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人们发现,意外伤害险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人保财险博士后站的王福新认为,由于特殊风险行业意外事故保障的缺失,这个领域应该强制性实行意外险。 王说,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大量采掘行业的从业人员保险意识淡漠,投保比例非常低。因此,应该加快制定特殊风险行业的强制意外险制度,以法定强制的形式明确规定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购买意外险,从而改变目前企业只关注利润,事故发生后政府最终买单的局面。 于是,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迫切希望意外伤害险机制早日引进到以矿山为主的高危行业中。 商业险似乎更保险 对于很多的非国有中小企业,当事故发生以后,责任人往往溜之大吉。据相关调查,很多小型私有煤矿主甚至早就安排好事故发生后的逃跑方案,手上握有多个国家的护照签证。 如果引入意外伤害险,这种情况可能减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助理研究员陈道富总结了意外伤害险的引入对这个领域带来的好处。 一是保险公司会成为维护安全的宪兵。 保险公司为了避免赔偿,往往设计各种条款来调动公司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如根据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安全制度情况、事故发生的频率等,甚至给管理层适当的报酬以奖励其安全生产。 二是有助于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和技术。保险公司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对安全生产技术广泛宣传,这样就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技术。 三是增加安全事故发生后补偿损失的资金来源,从而减轻国家负担。这正是国家安全监督总局想看到的。 在管理层的推动下,高危行业引入商业保险公司的意外伤害险的研究已经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了。而在这个全面推广研究报告出台之前,某些省市已经开始成为高危行业引入意外伤害险的试点了。 “意外险”难嫁之谜 试点进展得似乎不是十分顺利。 最大的一个试点在江西。据新华社记者从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了解到的情况,从今年初起,江西对全省高危行业的生产企业强制推行意外伤害保险,规定企业必须为其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据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些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参保率很低。 河南省保监局一位人士说,我国保险业对灾害损失赔款占同期事故损失比例仅为1%,远不及欧洲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20%比例的水平,而且,商业保险也未能纳入各级政府处置重特大事故的应急预案之中。 企业主动购买意外险的事情并不多见。“我们的业务经理拿着省里的文件,向他们推荐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当时为他们算了一笔账,每个职工足额购买,一年期的意外伤害保险保额10万元,保费才700元,全矿不过14万元,而总保额却有两亿元,对效益较好的煤炭企业,这点钱不算多。”中国人寿河南省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但最终,该煤矿最终没有为职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其实,早在1996年颁布实施的《煤炭法》中,第44条便明确规定:“煤炭企业必须为煤矿井下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而1997年出台的《建筑法》第48条同样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在另一个试点重庆,意外伤害险进入高危行业似乎有点进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重庆是做得比较不错的一个地方。但当记者打电话到重庆采访时,对方却以“好事不外扬”的谦虚婉拒记者。 该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赔付率较高,很多保险公司对此望而却步,所以现在的总体进展情况并不理想。而重庆在实行试点时准备通过建立自己的保险公司来操作这些业务。但该人士并没有透露保险公司的成立时间、投资方将是谁。而有消息说该保险公司的名字将取安全监督管理局的首字“安”作为第一个字。 当记者连通了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万世红的电话时,万并不承认要成立一个保险公司,说只是将有一个相关机构进行管理。而市场的上的保险公司将进行公平的竞争。 陈道富认为,政府应对相关的保险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一方面继续加大安全投入;另一方面,安全生产保险是一项社会效益较高的保险产品,如果简单按照商业原则运作,所需要的保费可能会超出生产企业现期的生产能力,导致这种保险产品无法顺利推出。 对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实施后对保险公司会有相应的鼓励措施。 ————————————————— 本刊网站(www.daokan.com)检索关键词 意外险、安全事故 银行服务全面收费不可逆转 文/北冥鱼 2003年10月1日,《商业银行服务价 格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本来,《办法》的出台可以让商业银行名正言顺地开始收费了,但当时的银行界似乎仍是一片风平浪静,大部分商业银行表示对一些业务该不该收费仍然是“一头雾水”。 然而,自去年起,商业银行服务收费一茬接一茬,一浪高过一浪。ATM机跨行提现收费2元、借记卡年费收取10元、小额储户全面收费、大额提现收费、同城跨行取现收费、网上银行业务收费、电话银行业务收费……部分银行对客户的收费已高达几十项,这意味着,尝到收费“甜头”的银行对收费领域一次又一次拓展,银行服务全面收费乃至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了。 最新报载,银联将据“国际惯例”对ATM机跨行查询进行收费,消息得到中国银联负责人的证实。收费标准是0.1元或者0.15元,根据银行业的行为惯例分析,这笔费用很可能转嫁到持卡人身上。 联系到今年初,建行深圳分行先行对账户小额存款收费一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该业务在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广。而后,深圳10月10日起对人民币大额提现实行收费。事实上,此前各界包括消协已经对银行开征借记卡年费有过十分激烈的唇枪舌剑。 从“收年费”到“跨行查询收费”,虽然收费不多,但足以让消费者有一种被耍了的感觉:就连最普通的余额查询都要收费了,还有什么不能收费?就银联卡而言,银联卡俨然成了一个大圈套,先以各种理由诱惑你养成持卡的习惯,以各种奖品诱惑你开户持卡,然后又找出各种理由从你卡上一笔一笔地扣钱。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改制的展开,银行的商业行为变得越来越市场化,考虑到利益和成本效益的关系,银行业的服务收费已经是不可逆转了。过去“免费午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一座巨大的金矿就在眼前熠熠发光。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一方面,中间业务方面的经营成本将越来越大,一些银行已经不堪重负,工商银行柜台前超长的排队可以为证(工行一年的中间业务收入已超过100亿元);另一方面,传统信贷业务的竞争加剧,以及持续的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已经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削弱。故此,对中间业务收费既是为形势所迫,也是调整收入结构、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以及分散经营风险的内在需要。 根据《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服务收费以市场调节价为主,政府指导价为辅。面对持卡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面对银行服务的全面收费,面对银行收费服务的不规范,政府以“市场的事让市场解决”的借口袖手旁观。可以发现,在银行服务收费这一点上,国内银行业的监管层以及商业银行本身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才会有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收费浪潮。 然而,商业银行对自己的服务有点心虚,因为一旦名正言顺地收钱,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准,但他们又非常担心自己的服务无法跟上而招致更多的不满。但每当服务不到位的时候,“国际”这个词就换成了“国情”与“中国特色”。然而,他们却并不十分晓得,在收费上与“国际”的接轨,在服务上颇具“中国特色”,一些银行很可能会因定价收费策略的失误而遭受损失,从而丢失已有的市场份额,或者是在收费的基础上因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导致客户忠诚度的削弱和商誉的损失。然而,商业银行服务收费一哄而上,邯郸学步、定位模糊、操之过急是国内银行在服务收费上面临的最大风险。 ————————————————— 本刊网站(www.daokan.com)检索关键词 银行卡收费、中间业务 虽然融资租赁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通道,但市场诚信等众多发展瓶颈,已成为其挥之不去的阴影 融资租赁:阳光与阴影 本刊记者 王少飞 一边是银行手中的钱急寻出路,一边 是中小企业嗷嗷待哺;一边是国内融资租赁业感叹认知度低,一边是中小企业不知其为何物。 这种海水与火焰一样的差别反映了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融资难。也许中小企业在抱怨银行嫌贫爱富,也许他们还犹豫在海外上市的边缘,也许他们还习惯于租房、租车却不知道他们发展所亟需的资本其实也可以不用自己购买,在国外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融资租赁,或将成为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新途径。 但对中小企业而言,国内市场中天然存在诚信等众多发展瓶颈也将会成为其挥之不去的阴影。 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份调查中曾显示,在国内停产的中小企业中有47%是因为资金短缺。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都会遇到诸如资金、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难题。然而,在这诸多难题中尤其以资金问题最为突出。 截至2005年6月末,全国17家商业银行(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亿元以上大客户16416家,占其全部贷款客户数不足0.5%,贷款余额却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近50%。而占全社会企业总数90%以上,产值约占GDP1/3的小企业的贷款仅却仅占主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16%。 同时,今年2季度末银行的存贷差已经达到8.4万亿元,而这一数字去年年底仅为6.4万亿元。不断增长的存贷差,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银行风险加大。一位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向记者透露,现在他们是陪着笑脸天天求着大企业能贷点款,“那些越是有钱的大企业,我们就越想给他们塞钱,可是辛辛苦苦给他们做的贷款方案,人家根本就不屑一顾。” 一面是银行资金急寻出路求着大企业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却不敢对急需资金扶持中小企业放贷。“不是我们不想贷给小企业,主要是风险太大,现在银行的贷款都是跟着人走,出现不良首先追究我们的责任。小企业的状况比较复杂,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饭碗去冒险。” 这位银行的客户经理道出其中的原委。 对国内的中小企业来说,间接融资渠道不畅,转而寻求国内资本市场的支持似乎更加困难。横亘在谋求上市的中小企业面前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中国的股票市场曾一度定位在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几乎不可能考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在刚刚起步的企业债市场上,具有债券发行资格的无一例外都是资金规模雄厚的大企业集团,难觅中小企业身影。 国内资本市场障碍重重,那就漂洋过海,走海外上市的“曲线救国”路线。然而外管局今年1月和4月的两纸文件,旨在打击非法资本流动,却全面遏制了中小企业的海外融资之路。随后,全国的民营企业赴海外上市融资的项目几乎全部下马。虽然,近日央行又对此开了绿灯,但企业要实现海外上市,需要有专业的顾问团队、政府部门的审批,还要经历二至三年的前期筹划等等相当复杂的程序,不少企业因此望而生畏。 融资新途径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租赁或许是一条新途径。 据中国外商投资协会租赁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在西方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金融工具,目前全球有近1/3的投资是通过租赁的方式完成的。融资租赁已经被誉为继银行、保险、信托、证券之后的第五大金融支柱。 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是企业根据自身设备投资的需要向租赁公司提出设备租赁要求,租赁公司负责融资并采购相应的设备,然后交付承租企业使用。承租企业按期交付租金,租赁期满时承租企业享有停租、续租或留购设备的选择权。 一般租赁交易由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商三方参与。对承租人来说,通过出租人出资购买租赁物,自己承租使用,达到了一种以物为载体的融资方式;对出租人来说,通过物权主张债权,获得货币的增值;对供货商来说,通过出租人进行融资租赁交易,是一种营销方式,加强了产品的流通和货币的回笼,比自己开展分期付款要有利得多。 由于融资租赁的这些特点,使其天生就具有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 中小企业本身由于规模所限,担保往往成为其在银行贷款中一道高高的门槛。“哪怕这个项目前景再好,没有相应的担保物或担保方,想从银行抠出钱来,几乎是不可能。”江苏的某私企老板曾向记者这样诉苦。而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由于是针对具体某个项目,主要看重租赁项目自身的效益,而不是承租人的综合效益,对承租企业的信用状况审查也仅限于项目本身,因此一般不需要第三方担保。融资租赁帮助那些信用级别不高的中小企业跨过了担保这个门槛。 对融资租赁颇有研究的广发行郑州分行的行长助理张广斌向记者透露,他曾经为某客户做过一笔准融资租赁业务,通过一定的安排为客户购置了一批材料,不久,客户将产品脱手,净赚了200万。如果按照客户的自有资金和银行的正常贷款程序,这200万恐怕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落入别人的口袋。融资租赁为那些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扩大购买力,节省了现有流动资金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通过融资租赁,承租人突破了原先的预算的限制,可以尽早获得所需设备,使其尽快投产,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聪明的企业家决不会将大量的现金沉淀到固定资产的投资中去,固定资产只有通过使用(而不是拥有)才能创造利润。”采取支付租金来创造利润的方式,相比银行贷款整笔贷出、整笔归还的财务安排,显的更加人性化。租赁公司可以根据每个企业的资金实力、销售季节性等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做还款计划,即可以延期支付,也可以递增或递减支付,使承租人能够根据自己的现金流量需求来定制付款额,非常适合小企业的现金流紧张的特点。 此外,融资租赁的灵活多变与小企业的灵活性不谋而合。因为融资租赁把融资和融物(采购)两个程序合二为一,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尤其是利用租赁的特性,规避了许多用直接购买方式必须走的、诸如层层报批立项等繁琐漫长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融资租赁业的资深人士沙泉是某融资租赁网CEO,他认为,“银行根本就不应该承担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责任,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中小企业融资就应该交给融资租赁公司来做。”融资租赁的这些特点,应该受到中小企业的热烈欢迎。然而,在国外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却迟迟没能开花结果。 租赁业的瓶颈 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从国外引进的,但是发展速度非常慢,目前市场渗透率只有1%,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据统计,目前全国200多家有融资租赁资质的企业,真正开展业务的不足10%。“对于上百万的设备制造厂商来说,我们的融资租赁公司太少了。我们太需要通过租赁的方式来融资和销售。”沙泉说。弱小的规模与融资租赁自身的优势显得极不协调。 人大财经委经济办公室主任李命志认为,制约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对融资租赁的认知度低。他说,在计划经济下,企业通常追求“大而全”的企业规模,同时又没有自主融资的压力,“既然能争取到上级拨款来购买设备,那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企业习惯于什么都要自己买,租别人的东西总觉得不方便。一位加拿大的高速公路专家在考察了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后,就曾发出这样的困惑:每一个企业都拥有门类齐全的工程设备,但利用率却不高。 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诚信的缺失,制约了融资租赁的发展。尽管融资租赁相比银行贷款为出租人提供了更强的财产及其权益的保护,但这只是理论和法律上的,李命志指出。上个世纪80年代发生的租金拖欠问题,就曾使我国的融资租赁业陷入困顿,导致外资的撤离。2003年8月,保险公司退出按揭履约保险,就是因为不少企业拒绝还款,导致理赔率过高。信用的缺失,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成本,妨碍了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另外,租赁公司自身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和手段。融资租赁公司由于属于金融机构,银行不得向其贷款,同时它又缺乏其它融资渠道,很容易出现支付困难。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主要依靠股东借款,其资金来源受到外债管理和股东融资安排的限制,不能根据融资租赁市场的需求情况自主筹措资金。仲利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经理陈梦璋对记者表示:“我们一般是有了项目,然后去和银行谈,通过银行给这个项目贷款。我们目前起到的只是一个中介作用。” 要突破融资租赁业的瓶颈,使其真正发挥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北京租赁行业协会的秘书长余小梅对记者感慨,我们租赁业的认知度太低,一定要让政策的制定者了解融资租赁业,认识到融资租赁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作用。 ————————————————— 本刊网站(www.daokan.com)检索关键词 融资租赁、中小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