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招防忽悠 老年人谨防存单变保单

存单变保单存单变保单

  本报4月23日讯(记者 马瑛) 尽管早在2010年11月份,银监会就已经下发通知,要求银行清退保险公司驻点人员。但是存单变保单的事情却一再上演,调查发现,存单变保单的事情多发生在老人和女性群体之间。

  近日,有陵县市民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声称,家里老人2010年在陵县一家银行办理业务时被某人寿保险公司“忽悠”,今年3月份要取款时才发现,存款单变成了保险单。“我咨询了很多人,我的这份保单2014年到期,倒也不着急用钱,到期的时候我再取,要是有任何问题,我将上报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这位市民说。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存单变保单的情况多发生在老人和女性群体之间。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老人和女性这类人群具有好说服,不会仔细盘查保险合同,签字快等特点。

  业内人士针对这一现象,给公众出了三招以防止被忽悠:一,提防存单变保单。对于中老年消费者,每次去银行必须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即使在推销人员的介绍下,对某款保险产品很心动,也不妨给自己留下一个冷静期,回家上网查询或者询问懂行的人士了解产品是否靠谱后再做决定。对于中老年消费者,与银保产品保持距离,虽然有些偏激但却是比较安全的方法。二,保险合同一旦正式生效,在较短的时期内,投保人若想退保,通常会有较大的损失。某寿险公司人士介绍,目前通过银代渠道销售的产品,主要是分红险,它们往往保费金额较大,而其产品结构决定了若是期缴型产品,投保一年至两年退保,往往会出现20%至50%的保费损失。而现实情况是,营销人员对于重点推销的分红险,往往报喜不报忧,只说收益如何如何诱人,却不提退保时可能出现的损失情况。在此背景下,市民务必要问清楚假如未来1年或者2年内退保,能拿回多少保费。三,用足投保犹豫期。犹豫期是指投保人收到并书面签收保险单起10日内这一期间。两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一般均设置了犹豫期规定。投保人在犹豫期内,如没有发生保险金给付,有权向保险公司申请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将在扣除一定工本费后,无息退还投保人已缴纳的保费。市民若一时冲动买了不需要的保险,在犹豫期内是可以退保的。一旦感觉购买的保险似乎并非是自己需要的,就务必赶在犹豫期内退保。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