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妈妈如何购买少儿保险 投入应不超收入10%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 09:4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我们家宝宝3个月了,我想从小就给他买份保险,这样我心里比较踏实。但是给小孩买保险和给成年人投保有哪些不同吗?应该如何选择呢?”近期记者身边不少朋友都升级做了母亲,在享受做母亲幸福感的同时,她们也在考虑为自己的宝宝购买一份保险,新妈妈纷纷询问如何购买少儿保险。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广东省分公司的专家表示,购买少儿保险应当遵循先保障再投资的顺序,优先投保重疾和意外险,然后再考虑教育储蓄等功能。

  ●在为孩子投保前,作为家庭中主要经济支柱的家长,自己首先应当拥有一份较为完善的保障。

  ●购买少儿险过多无益。专家介绍,家庭保费支出最好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10%~15%,而少儿险所占比例最好控制在10%以下。

  ●由于婴幼儿身体娇弱,免疫力较低,要优先保健康,重点给孩子投保重大疾病险、医疗保险,保证住院时的补贴和报销。

  ●在投保意外险时,不要一味追求全面高额保障,只需对较为常见的一些伤害进行投保即可。

  先保家长再保孩子

  尽管父母的初衷是想让孩子拥有足够的保障,但在为孩子投保前,作为家庭中主要经济支柱的家长,自己首先应当拥有一份较为完善的保障,并尽量选择有“保费豁免”条款的险种。

  所谓保费豁免,是指在保险合同规定的某些特定情况下导致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时,由保险公司获准,同意投保人可以不再缴纳后续保费,保险合同仍然有效。这一条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孩子的保单能够持续有效。国寿广东分公司的专家表示,家长是经济支柱,也是为孩子保单缴费主体,如果仅为孩子投保,忽略了自己的保险,当意外降临后,孩子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保单也会因无法续保而失效,孩子的将来就无从保障。

  另一方面,家长为孩子投保,时间越早越好。专家指出,一方面,年幼的儿童身体娇弱,患病的风险较高,越早投保家庭能得到的保障也就越早实现。据了解,目前不少保险公司已推出孩子满30天便可投保的险种。同时,按照保险公司规定,像教育保险金这类产品投保时年龄越小,期缴保费越低,家庭负担越轻,由于较早投保,一些孩子初中时就可领取教育金了。

  此外,购买少儿险过多无益。专家介绍,家庭保费支出最好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10%~15%,而少儿险所占比例最好控制在10%以下,切忌让作为救生圈的保单成为负担。

  儿童投保先保健康

  对于家长来说,为自己的宝宝投保应优先考虑重疾险、健康险和意外险。由于婴幼儿身体娇弱,免疫力较低,要优先保健康,重点给孩子投保重大疾病险、医疗保险,保证住院时的补贴和报销。

  专家表示,对小孩而言,即使是感冒、发烧等小病也容易加重恶化为支气管炎等疾病导致住院治疗,累计起来的医疗费用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同时,与成人相比少儿的自我照顾能力更弱,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一旦出险,整个家庭必须花费一大笔钱用于孩子的治疗及其将来的康复和生活。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的保障型险种主要有重疾险、健康险和意外险,而具有理财储蓄功能的险种主要有教育保险金、分红型年金。

  投保案例

  30岁的张女士最近刚成为母亲,儿子现在才满100天,张女士希望现在就给儿子买一份保险。张女士的工作月收入约8000元左右,单位提供五险一金的保障,老公在金融单位工作,月收入1.5万元。

  建议

  首先要准备充足的重大疾病保险。中国人寿广东分公司规划师表示,就目前社保医疗保障状况来看,重大疾病的治疗一般需要20万元以上,虽然社保可以报销一部分,但考虑到自费药物及高额检查项目均不能报销,且不幸发生重大疾病后,收入必将大幅减少,因此需要重大疾病保险保障将来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该规划师张女士夫妇各购买15万保额的一款终身保险,可以覆盖29种重大疾病,小孩则可以购买10万元保额该险种。

  其次要准备充足的意外险保障。在投保意外险时,不要一味追求全面高额保障,只需对较为常见的一些伤害进行投保即可。现在市面上不少寿险公司都推出了卡式短期意外保险产品,投保期为一年,每年只需交纳几百元的保费,即可获得较高额度且全面的保障。

  接下来还要准备适当的医疗保障。张女士夫妻目前已拥有了一定医疗保障,可以考虑增加津贴型保险,这类险种通常以附加险的形式出现,属于消费型险种,对于因为住院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家庭来讲也是一笔重要的收入补充。以国寿住院津贴保险为例,其保险责任涵盖了四项,在合同有效期间内,保险公司依下列约定给付医疗保险金:一般住院医疗津贴,癌症住院医疗津贴,住院手术医疗津贴,手术麻醉意外津贴。如果张女士购买了这一险种,费用为415元/年,可获得的保障如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