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去银行存款不要轻信代理人忽悠高于银行利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 12:46 新闻晚报

  上周三,退休老人石先生夫妇来到本刊,述说了自己“上当”的故事。不久前她拿着一万元钱到银行去存,刚进门便遇到热情迎上来的穿银行制服的工作人员,在问清老人的来意之后,这位工作人员便极力向他推荐某知名保险公司的分红产品,每年交2万元,连续交三年,利息要高于银行同期存款,而且还不用付利息税,其它都和存银行一样。

  石老先生很快就被“高于银行利息”吸引住,于是回家取了一万元凑到2万元办理了“银行存款手续”。

  时隔一年,石老先生收到了该保险公司的分红帐单,利息222.93元,结果令石先生大失所望,一气之下,石先生便找到保险公司要求退保,保险公司告诉他退保是要有损失的。石先生显然接受不了所谓的退保损失,问题是该保单要连续交三年,石先生的太太和子女得知此事后不仅要求他原款退回,更不会给钱让他继续交保。

  类似的事情在本刊绝非首次,相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问题在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上当受骗”,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退休老人或外来务工人员。除了所谓的“高于银行存款利息”之外,恐怕还有其它原因。

  一是在银行卖保险的工作人员热情背后的动机。他们在银行营业厅的目的就是要销售保险,把目光盯着去银行存款的老年人相对而言容易得手。他们非常清楚,一般老年人去银行要么取工资、要么是存款,盯上存款的老人便开始热情服务。他们知道老人存钱最在意利息,如果有比银行利息高的产品,很容易让他们“上钩”,而分红型保险产品的上限往往是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的,于是这些老年人就很容易“上当”。

  二是工作人员的误导嫌疑。他们在推荐分红保险时往往只说分红高于银行利息,而事实上是分红产品的最高分红,这种最高分红是若干年的平均数,而在交费的最初几年低于银行利息是很常见的。这些人在推荐是丝毫也不提及,更不会讲存款期限和退保损失,而老年人似乎也只爱听“高于银行利息”,忘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有的工作人员即便是讲了也是轻描淡写,而对分红则只讲最高上限不讲交费时间,

  三是老年人自身贪图“高于银行利息”的分红,却忽视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倘若所有保险产品的分红绝对高于银行存款利息,那银行储蓄岂不关门。不可否认,分红保险产品最终回报会高于银行存款利息,但前提是投保人要连续交纳保费20年,而且是在银行不调整利息的情况下。如果银行一旦连续升息,恐怕连续性交纳20年后分红也比不上银行利息。

  正因为有“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诱饵,老年人往往偏听偏信,至于保单上密密麻麻的注意事项,就没有心思细心看了。所以我们一再提醒所有在银行存款的老年人,不要将分红保险当成银行储蓄,更不要盲目相信“高于银行存款利益”的承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