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一个中国老人和一个美国老人养老金的来源有什么不同?美国老人70岁时如果每年有3万美元的退休金,外加一套价值150万美元的房子,他们大多会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按抵押15年算,他们每年可从银行获得5万到10万美元。加上每年的退休金,他们的晚年生活会非常富足。而等他们去世的那一天,房子也被银行收去拍卖。相比之下,中国老人如果到了70岁
,退休金是省吃俭用,不乱花一分,房子则一心想着留给后代了。
“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赖明日前提出在中国开展“以房养老”模式,并建议对此成立课题组进行调研,选择大城市进行试点,等到运作成熟后向全国推广。
以房养老在中国是否可行呢?
专家对垒
对国家、银行、老人都是好事
尹伯成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这种“倒按揭”的做法对中国来说应该是不错的,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也可以让这些有资产的老人享受更好些的晚年生活,另外还可以把老人的金融资产(房产)盘活。对国家、银行、老人都是好事,如果各方面都做好了是可以实现共赢的。
但这里面存在观念与制度问题。一般中国老人的传统观念是把房产留给子女。而金融机构和老人的心态都要放平,金融机构对盈利的要求不能太高,如果太高,到老人手里的钱就不会太多,保障的意义就不大。尽量做到让双方都能够赚钱。
具体操作起来也不能急功近利,可以让一些金融机构在一部分地区先试点。如果试点可行,就可以逐步推开;如果一哄而上,肯定会遇到挫折;也可以先搞一些社会调查,进行制度设计,然后讨论,由少到多,由点到面。
为什么非要把房子抵押给银行
陈立民 仲量联行中国区董事
美国很多富豪都流行死后把财产捐给社会,不留给子女,“以房养老”其实是沿袭了美国的做法。提出这个建议不是坏事,给老百姓多一种选择,但也要不断完善、进步。生活也不只是一种可能,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多元化,才会和谐。至于好坏,只有大家自己来衡量,这一切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政府也没有必要硬性规定或强力推广,如果金融机构觉得这是一个可行项目,他们自然会强力推广。
我不探究这个可不可行,我只看这里面的利益问题。为什么非要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呢?除非我看到一个价值所在。简单来看就是两个选择,一个是卖掉房子返租,另一个就是“以房养老”,从这两个中间都能寻找到利益点。当然这里面也存在一个房产交易所带来的税金问题,“以房养老”可以省掉税金,等于把税金延缓到死后,这辈子可以不用为这个房子的交易而缴税,这是我所看到的唯一优势。
大众评判台
鲁淑:不太可能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房子是要留给子孙的,怎么能这样卖掉自己消费呢?不过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们的观念也较西化,现在还有很多丁克家庭,城市里独生子女也多,说不定会有人愿意以房养老的。
严海渊:暂时行不通
我认为目前在中国暂时行不通。首先是房子的估价问题,估高了银行不干,估低了老人不干;然后就算抵押给银行,老人对房屋的使用权该如何,有进行修改的权利吗?房屋有问题,维修费谁来出?
周海滨:以目前中国国情来说不太可行
对老人来说,他买的房子产权只有70年,现在的年轻人到去世的时候房子基本要到期的,而且估计房子破得该拆迁了。对老人的子女来说,必然有一部分还买不起房,尤其是现在大家生育普遍晚,子女估计会有未大学毕业的。
对银行来说,普通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小的;而“倒按揭”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却不断增大。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等相关因素还没有长时间的稳定表现,银行控制风险的难度很大。
王青松:老人不会把房子抵押了去享受
老人不会把房子抵押了去享受的,观念还是不一样的。在美国,子女一旦成人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起了,两代人之间赡养的观念较淡,因为有经济基础,所以很少存在养儿防老的问题。在中国,两代人不少是住在一起的,有了第三代时,往往都是老一辈人在帮忙带小孩,并且中国人根深蒂固地认为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我觉得还是要看具体情况,如果你的小孩长大后不争气,游手好闲,那你能怎么办,慈祥的父母肯定会把房子留给儿子;反之如果儿子有出息,条件好,做父母的倒是可以奢侈一把的。
赵峰: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我觉得是很好的方法,但是在中国要想实现,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一是传统意识的问题,在国外子女成年后就会独立生活,但是国内的啃老族可是多得很,你让老年人怎么去没有负担地享受生活呢?二是中国人对于未来普遍缺乏信心,这就是为什么居民存款数字年年上升、不敢消费的原因。在一个老人为自己明天的看病问题非常担心的情况下,他会去把房产抵押了来消费?
话题策划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祝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