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教育考试 > 正文
 

精算师金饭碗好看不好端 身价最高达数百万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07:36 北京晨报

  4月2日,2005年度精算师考试即将开始。日前,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精算工作委员会传来消息,2004年度新产生了7位中国精算师和92位中国准精算师,使中国精算师总数升至50人、准精算师升至164人。

  有关精算师的传说实在是多,什么“金领中的金领”、“高强度的工作”、“含金量甚高的资格证书”。那么精算师的工作、生活状态真实情况如何?记者日前采访了这个传说
中的“神秘群体”。

  十年八年不见得考得上精算师

  精算师需要较为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成为精算师后还需进行继续教育以维持资格

  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的薄卫民,是国内通过北美精算学会考试比较早的一个。他说,要通过精算师的考试,七八年是正常的,而十几年还未通过考试的例子在薄卫民身边并不鲜见。

  “虽然本科学历可以参加精算师考试,但通过考试的往往都是毕业于数学或统计专业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精算办公室主任刘东红告诉记者。刘东红认为,精算师考试要求具备数学和经济两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对人才要求很高,这也是保证精算师素质的一种手段。据透露,中国精算师考试中数学科目的难度甚至高于其他国际同类考试。而为了将来中国精算师资格也能在其他国家得到认可,一个称职的精算师不仅需要有较为扎实的数学功底,还需要掌握经济学、统计学、财经、金融、管理、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高难度的考试门槛则不可或缺。

  中美大都会精算顾问包虹剑告诉记者,精算考试目前国际上有不同的考试体系,如北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体系,以及借鉴英美等国经验建立的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体系。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需要经过相当艰辛的考试。用两三年时间通过精算考试获得精算师资格认证实属不易。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精算师的考试的例子很多,甚至十几年也不能如愿的例子也很多。

  实际上,精算师最难的地方还不是考试,而是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和终身学习的压力。各种体系的精算师考试制度中都包含有继续教育的内容。精算师的继续教育包括参加各种讲座、论坛、年会,为组织做出贡献,缴纳会费等等,通过每项获得“积分”来维持资格,否则,几年之后资格就被取消。

  精算师有时决定保险公司生死

  保险公司每一个保险产品的最初开发与最后的正式推行,精算师都是最终的拍板决定者

  据悉,精算师有三种角色,分别对应三种职能:一是保险公司的雇员,为保险公司工作;二是监管部门的代理人,按照监管的要求进行工作,并及时反映保险公司诸如偿付能力不足等重大事件;三是作为保险专家,发表专家意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提醒公众风险在哪里。

  精算师李海东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讲,精算师仍然是一门高深莫测的职业。其实精算就是运用数学工具和技巧对金融保险活动进行分析处理的学问,主要应用于保险领域,尤其是寿险。在保险公司中,精算师的主要职责有:设计保险产品、计算保险费率、计算各种责任准备金以及审核公司偿付能力状况、参与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等。人寿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甚至要求精算师签名,而保险公司每一个保险产品的最初开发与最后的正式推行,精算师都是最终的拍板决定者。

  精算师在保险业的地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曾经有人认为,国内早期保险市场因为一些缺乏经验的精算师,没有考虑到当时国内较高的利率对保险项目的影响,当利率大幅度下调后,造成了保险公司因利率差损而大面积的亏损。精算师包虹剑说,这正是当时我国精算师资源匮乏的一个表现,加之他们经验不足,更让人遗憾的是,当时他们工作的重要性根本没有被充分认识,所以那时的精算师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近年来,这种观念逐渐得到扭转,保监会不断下发相应的文件,推动精算师事业的发展,使精算师热持续升温。

  精算师不会把顾客当成对手

  精算师要兼顾保险公司和顾客的利益,甚至更多地照顾被保险人的利益

  记者获悉,不久前中国精算工作委员会刚刚举办了一些加强职业道德和素质的讲座。那么是否发现有个别精算师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绝对没有,中国的精算师们都特别珍惜自己的名誉和职业生涯。”刘东红主任说,“精算行业从技术上到职业上,都要求精算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很高。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严格的精算师职业行为准则,我国也正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并且在筹备成立精算师协会,对精算师的行为除了要求自律,也要有监督机制。毕竟在保险方面精算师掌握的信息、知识资源与普通顾客是不对称的。”

  陆幼青在《死亡日记》中曾写道:“寻常百姓又如何是那些年薪6位数的保险精算师的对手?一种以购买时的情景静态地推论几十岁以后的情形,不是画饼又是什么?”

  那么精算师真的是顾客的对手吗?刘东红主任说:“精算师在工作中既要顾及保险公司的利益,也要顾及顾客的利益,甚至更多地照顾被保险人的利益,绝对不会把顾客当成对手看待。”

  包虹剑精算师说:“值得提醒业界的是,精算师当中的个别人显得很浮躁,认为获得精算师资格就意味着提升快,获得高收入。但实际上,我国开展精算教育才区区17年,唯有脚踏实地地去好好积累经验,才可能让精算师的金字招牌不倒。中国的精算师资源稀缺只是暂时的,相信10年、20年之后,中国保险市场就会接近国际市场,到时候精算师的优胜劣汰将会很明显。”

  未来五年需五千名精算人才

  我国精算师行业起步晚,目前有50位精算师。已有多家大学开设精算专业

  中国的精算师资格是否被世界承认呢?刘东红说,目前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精算师资格是北美和英国精算师资格,中国由于起步较晚,取得中国精算师资格并不意味着就能在世界范围内执业,但取得北美和英国精算师资格可以在国内执业。

  目前,国内已有50名学员获得了精算师资格。有报道称,按英国标准来讲,中国只有两个精算师,而按美国精算师学会的名单,中国尚不存在一个合格的精算师。新华保险公司的马峰告诉记者,其实目前我国除了中国精算师、准精算师外,也有很多人通过了北美、英国及其他体系的精算师考试并获取了精算师资格。另外,许多中国精算师、准精算师同时也具有北美或英国的精算师资格。

  此外,有预测称,我国未来五年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但是1999年启动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产生了首批43名中国精算师后,此后6年中才有7名精算师通过考试。刘东红主任解释说,这是因为我国精算师考试工作刚起步,科目不完善,因此把5门课分在6年里考完,所以才出现6年才通过7人的现象。从2005年开始,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也增加为一年两次,5门高级课程每次都考。有能力的考生可以一次把所有课程考过。

  据刘东红介绍,上世纪80年代国内只有中央财经大学和南开大学开设有精算专业,但目前开设精算专业的已经有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许多大学,加快了精算人才的培养。

  精算师身价最高数百万

  友邦精算师李海东讲述了自己每天工作的大概流程:基本上每天都在变。比如市场部拿来一个新产品开发方案,你就要在电脑里进行各种计算分析,然后得出结论给出意见。还要帮助财务部完成财务报表,分析偿付能力,做各种各样的经验统计和分析。

  有报道说:“在中国属稀缺资源的精算师,其薪酬因所聘精算师成本和国际惯例也变得内外有别。如现在中国身价最高的精算师——平安保险公司的Steven.Mile,据估计,他的身价至少为每年300万元人民币,国内精算师的身价仅为50万元至60万元人民币。”

  新华保险公司的精算师马峰没有直接回答收入的具体数目,他说:“实际上,有经验的精算师在市场上还是挺吃香的,但收入可能根据个人能力的不同而不同,差别比较大。”

  李海东则表示:“精算师除了书本知识以外,实践知识更加不可缺少,越老的精算师就越好,因为他的实践知识也越多。”

  据来自英国金融机构的资料表明,精算师已迅速成为金融服务领域中最有价值的职业之一。除年薪收入外,他们通常还享有许多福利,包括公司交通工具或补贴、养老金和人身保险、永久性健康保险、个人的医疗保险、股票转换权、每年有35天休假、奖金等。如此周全的公司福利制度在其他行业是十分鲜有的。此外,有3年工作经验的精算师年收入可达到5万英镑,成为高级精算师年收入超过8万英镑,成为首席精算师年收入10万英镑左右。

  那么为什么国内精算师的收入要低于国外精算师呢?刘东红解释说:与国外一些精算师相比,国内精算师还都很年轻,经验上有差距,当然收入也会有差距。

  精算师买保险看重“保障”

  网上有文章说“精算师自己从来不买保险。”那么精算师本人到底买不买保险?会不会有不少亲友要求精算师给推荐物有所值的保险产品?

  中国精算工作委员会刘东红主任说:“精算师当然也买保险,找他们咨询后买的保险肯定很划算。”刘东红坦言,她自己也买了大病险这种商业险。

  精算师包虹剑告诉记者,她为全家人量身订制了全套的保险保障计划,购买保险的支出约占全家总收入的4-5%,这个绝对值很大。其中有很早就购买的终身寿险,还有后来“添置”的定期寿险以及意外伤害保险(包女士经常往返于北京和上海两地之间,因此对意外险格外看重)。

  在这位精算师的理念中,她更关注“保障”二字。她认为,现在最大的风险是家庭责任,需要通过投保来分担这种风险,而不是通过投保投资分红收益。这种观念与她所效力的保险公司的观念基本一致,在这家保险公司里,保障型业务的比例达到2/3,终身险业务占了一半份额。

  泰康人寿首席精算师尹奇敏也认为,与其他理财工具有本质区别的是,保险产品的本质是保障,因此,购买任何保险首先要看重其保障功能。保险公司以投资回报为由,引导消费者购买分红险不足取;而投保人只顾投资收益而忽视保障,也不可取。

  精算师其实是“粗算师”

  “保险推销员往往把顾客需要某类保险产品的信息反馈上来,然后精算师开始计算推出这种产品是否可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精算工作委员会刘东红主任说,精算师的角色在企业很特殊,既是产品的制作者,还要负责产品的经营以及企业的管理。以前没有精算师的时候,在寿险经营中,因为经营的是长期寿险产品,对于一个寿险公司的盈亏,过去我们始终搞不清楚,那么通过精算技术的运用现在对于一个寿险公司经营状况的评价,它的盈亏就有了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实精算只是对各种情况的粗算,水平越高,经验越丰富的精算师粗算出的结果往往越接近真实情况。因此很多精算师都调侃说'精算'名字起错了,应该叫'粗算'。”

  需要这么复杂的计算,那么精算师们每计算一个保险产品会不会花费很长时间呢?刘东红说:“有些产品不需要计算很长时间,因为很多计算都是程序化了,每个精算师针对某类保险产品要计算的方面基本差不多,把数据输进计算机后一按回车,结果就出来了。只不过水平高的精算师对某个方面在整个产品中的比重拿捏的分寸特别好,于是就能极大限度地趋近实际情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精算师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