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缭乱 大浪淘沙

2014年01月06日 16:19  保险赢家 

  最近网上有2个调查,信息量很大。一个是关于销售者从业信心的,一个是关于消费者对保险看法的,从其中的很多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参与者都是从业时间比较长的代理人,而且对于新的一年,大家对于保险业的信心很足。另一个关于消费者的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保险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已经有了飞跃的提升。在这个大浪淘沙的行业,有多少伙伴坚持了下来,又有多少伙伴可以等到这个行业让人眼花缭乱的春天呢。

  说起2013年的保险、保险业以及与保险有关的那些人和事,喜千脑屏上即刻闪现出本期观察的题目:眼花缭乱,大浪淘沙。

  赏月险、爱情险、脱光险、熊孩子险、老人跌倒险、手机防盗险、众乐宝、乐业保等,真叫一个热闹,一波一波的,抢夺眼球,甚至有点晃眼,晃得人眼晕。这些险的出笼或者叫出台,不管其初衷如何其结果如何,都使这个根植于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的行业,有了一些娱乐的成份和色彩,都打开了保险的另一扇窗户,尽管从这扇窗户中望出去,看到的更多的还是一种风景。不过透过这些风光或者风景,也让人看到了一片烟波浩淼的蓝海,比如“三马”弄出的那个真正的互联网保险“众乐保”,据说能释放出几百亿人民币的保证金。如果真如此,那打开的就不是一扇窗户,而是一扇门了,从这扇门走进去,大概有人要登堂入室,甚至是加冕登基了。

  2013年岁末,网上又爆出个一分钱的意外险,可不要小瞧了这个一分钱……

  保险公司百来家,寿险公司近70家,比比香港不多,比比美国更少,但给人的感觉是,到处都是保险公司。别说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即便在一个三线城市,同一座楼上有个三五家保险公司的现象,即便算不上比比皆是,也称得上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在一个县城的同一个写字楼上,喜千甚至见过两家寿险公司租住在同一个楼层上,走同一部电梯到同一层楼进同一个门……就全国而言,有那么几家大公司老公司活得应该说是比较滋润,在组织发展上也是重金出手,敢砸钱,甚至是到了烧钱的地步。至于留存嘛,差不多仍然是大进大出。不管监管当局出台什么样的新政,大专也好大本也好,A证也好B证也好,寿险营销的法则仍然是,大进大出,小进小出,不进也出,所以只要进得比走得多,这盘游戏就还能玩下去。也确实有玩不下去的,寿险营销(靠代理人)已经有关门大吉的了,有的虽然还尚未宣布关门歇业,但营销职场差不多也是门可罗雀,甚至原来的营销职场已经退租,或者只是留了那么三两个人在售后服务。有的是县公司撑不下去了,有的是市公司撑不下去了,有的是省公司撑不下去了,有的是总公司撑不下去了……而后来居上,在其他行业都不鲜见,但在保险业,玩得好的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家的那几家,玩得还过得去的,也还是“入世”后开业的那几家,再后来的你瞅瞅,大多玩成了什么样子?照喜千的看法,在原有路径下,后来者不但难以居上,甚至能不能活下去都成了问题。所以,有人想到了互联网,有人想通过互联网造反,而且还可以说造得不错,但有些高回报率的东西,到底喝的是美酒还是饮鸩止渴,局外人一时半回还说不清楚,还得等到出水再看两腿泥。这种挂保险羊头卖信托或类信托的产品,要拿到那些有几十万代理人队伍的保险公司去卖,一天卖几十个亿恐怕也算不上奇事,因为有公司已经这样尝试过了。

  家电业的传统渠道,苏宁国美是老大,谁要想颠覆他们很难,电商的崛起似乎要改变天下。近几年总有人想造阿里马云[微博]的反,但终究不成。为什么?在阿里近乎笼断的情况下,你用差不多的渠道去和它拼,很难成事,但微信来了,马化腾来了,马云的危机来了。保险的后来者不借助新渠道颠覆前者很难,借助了能否颠覆,还要再看。

  先入行的一些榜样级殿堂级精英人物甚至已经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以这些人为代表的一批代理人精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并且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不做生意照样年薪百万千万,不开工厂不开公司甚至自己不卖保险照样年薪几十万几百万(主管)——已经接近登上历史舞台。保险代理人有人当选十八大代表,虽然沾了央企的光,也有着公司运作和广告的成份,但也多多少少说明一些问题,保险业确实创造了一些神话,而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不过话说回来,多数代理人,生活的很一般。更多数代理人,只是被硬拉进来,考了个证就走了,当然也有做过几个单子又走的。反正活不过三个月的代理人仍然是半数以上。刚入行的时候,听海外老师说,剩者为王,现在看,剩下来的,不仅仅是大浪淘沙,差不多是沙里淘金了。

  有人预言网销电销大有取代代理人之势,不过以喜千之见,这也仅仅是预言。

  误导仍然还有,骂声仍然未绝。但说句良心话,监管当局动了真格的了,处罚也是空前的,不但处罚公司处罚高管,就连一些当事的代理人,也被直接罚款和开除。

  有人还在大骂保险和误导,但也有人在大买保险,甚至是在埋头买保险,那些千万元的单子那些亿元的单子,时不时地就响几声惊雷,触动着人心。

  人身险的预定利率放宽了,专家预言的那些状况似乎都未出现,首先刚买保险的客户并没闹事,不但退保潮没出现,为此退保的好像也极少见。存款利息越低,银行赚头越大,预定利率越低,保险公司赚头越多,但保险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为了吸引客户,照理说,监管当局一放宽预定利率,大家应该攀比着上浮,但奇怪的是,除了个别的稍有动作外,大多数公司特别是大公司老公司几乎是按兵不动。险种还是那个险种利率还是那个利率,照理说,老百姓不买账才对,但客户照买公司照卖。

  喜千似乎有些看不懂了,但是我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一些温暖。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宁夏西吉发生踩踏事故已致14人死亡
  • 体育足总杯切尔西2-0晋级 传奇尤西比奥去世
  • 娱乐春晚主持出炉 朱军下课张国立徐帆入选
  • 财经中铁总裁白中仁抑郁症意外逝世
  • 科技彭博社:纽约时报不是陈光标想买就能买
  • 博客弟子举报院士抄袭造假掀开怎样的内幕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0后老板年终奖发50万豪车 考研真题答案
  • 叶檀:债券无违约 金融无信用
  • 姚树洁:深圳女童工被解救是谁之过
  • 徐斌:全球低通胀源于中国储户奉献
  • 董金鹏:苏宁杀入硅谷的商业秘密
  • 花木兰:房贷利率涨还是不涨
  • 龚蕾:2014年美国五样东西更便宜
  • 张炎夏:计划生育是计划经济孪生兄弟
  • 徐强:重启IPO留下的遗憾
  • 姚树洁:当前增速放慢利多弊少
  • 刘正山:经济学的困境与可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