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宜:投资和保险对大数据概念有差异

2013年12月05日 22:08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12月4日,第八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组合管理组合部的总经理王邦宜在“大数据时代的保险创新”之“圆桌对话:大数据能否成为保险新利器”上表示投资和保险对大数据概念有差异的,比如说我今天听到做保险更多的大数据关注的是客户,主要是客户信息。但对保险资管而言更多的是在于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这个市场上以及影响一些相关的方面,对我们来说客户指标单一的,这个在我们所关注大数据的基础和保险基础所差异的地方。

  以下为部分演讲内容

  王邦宜:谢谢!我今天来到这边很荣幸,但是我感觉有一点另类,为什么呢?其实我是做资产管理,今天在会场上无论是演讲嘉宾还是今天坐在台上跟我们一起探讨的问题,主要都是保险行业。但是保险行业大家一直都在强调所谓的两个轮子,也就是说保险和投资两个轮子要互动,而且要同时使用。特别在近年来其实赋予我们投资更大的使命,所以我今天从这个角度来谈一下大数据这个时代对我们投资这一块,包括怎么样在大数据时代使命能够给保险业务更大的支持。谈到这个大数据的话,其实我们资产管理天生是跟数据打交道的,这一点甚至在我们眼里,连管理的资金本质上都是数字。因为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1个亿,2个亿甚至10个亿的资金,对于我们的感觉上来说也纯粹是一个数据,曾经有一个说法是金融就是数据,曾经有一个说法比较笼统。另一方面对投资来说,最根本是要做资产定家,而在做资产定家的过程中,实际上应用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在我们资产管理公司的表现更多是指标和出路在哪里,这是我们作为投资这一块,天生跟数据是有特别关注层面的。

   另外一个投资和保险对大数据概念有差异的,比如说我今天听到做保险更多的大数据关注的是客户,主要是客户信息。但对保险资管而言更多的是在于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这个市场上以及影响一些相关的方面,对我们来说客户指标单一的,这个在我们所关注大数据的基础和保险基础所差异的地方。

   我们投资这一块天生关注数据的,同时投资又在这个数据基础具有一个优势,因为我们金融市场与生俱来就是IT化,所以带来好处是积累大量数据,特别金融市场的交易。另外在市场上也已经成长很多,在给数据提供商,这些为投资和管理领域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很好的基础。另外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讲,其实大数据的应用是很早就开始,比如说像金融工程这一块工作很早就开始了,这个是优势所在。

   但是下一步我觉得要做什么呢,我感觉从大数据的应用上来讲,有四个层面,一个是数据的收集,第二是数据的整合,第三是数据的挖掘,最后是数据的应用。我刚才提到过,尽管资产管理在大数据开展的比较早,而且有比较好的数据基础,但是后面还是不同的。这一点归结两个方面,我们大数据应用其实本质上来讲又是一个普遍有海量数据,另外一个是基于技术的应用问题,我们现在基于技术的应用还是比较少的,比如说在数据的整合上目前还是分散的。如何去挖掘这个东西,大家用的金融方法还是处于相对初步的阶段,如何进行应用,要建立各种各样的模型,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

   我简单谈一下对于中再资产做的一些事情,因为今年大家在我们这个公司有比较大的事情,投资管理系统的正式上线。这个系统正式上线在行业内是领先的,但是我们也认为这其实走出了一小步,我们只不过对内部数据做了一定的整合。基础数据是有,下一步的是整合,我们现在也只是对内部的数据做了一些整合。下一步对外部的数据还要做一个整合,在这一点上现在在规划IT的整体架构,规划一个数据中心,或者说数据的机制,希望能把不同数据能够整合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应用,这是我们大数据应用的第二个层面。

   在下一个层面要鼓励做一些挖掘和应约的工作,我们现在主要提几点。第一个是内部的整合问题,另外资产和负债做一个整理,因为资产和负债最大在于两个之间的分割关系,做投资不懂负债,做负债不懂投资。我们也经常问一些负债特性,但是他们给我的答复更多的是说是多少,流动性是什么状况,很模糊的东西。只知道统计量的指标,对于我们做优化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构思,希望委托人,或者说负债方做详尽的负债分析,有利于我们知道负债的分布状况,提高整个资产负债管理的优化水平,因为我们要做到优化就必须知道分布状况。

   第三个工作也要基于这个大数据推进投资的技术化。因为对于保险的投资来说,其实主要是被动投资为主,但是被动投资基础上要有一定收益出来,这一点来自于我们技术化方面,因为我们投资不体现一定技术化、差异化或者功能化的话,就意味着大家在投资这个层面上是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可能一般会说技术价值投资,或者我们会提到是成长型的投资,如何来体现你们成长型的投资,这里面是要有一套方法和技术来体现。这是我们准备在2014年和未来几年逐渐推行的模式,我们要在这上面来体现技术风格,利用大数据,利用这种金融工程的分析方法,利用模型来参与。我为什么比较强调技术,我感觉未来数据产品可能变成公共品,就像现在在投资领域很多数据变成公共品,怎么处理这个数据,怎么让这个数据体现更大的价值,这个应该取决于我们在如何使用这种技术,方法的应用问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方3“不要”回击日:勿再就识别区挑衅
  • 体育英超-曼联遭绝杀负 阿森纳2-0 切尔西4-3
  • 娱乐张艺谋回应移民质疑:愿让孩子做中国人
  • 财经任志强:限价式调控还会让房价暴涨
  • 科技中移动成首批4G牌照最大赢家 调查
  • 博客上海严重雾霾(图) 老外撞大妈拍照者致歉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报名胸口碎大石?大学生被熊女友恶作剧
  • 林采宜:我国优先股市场到底有多大?
  • 陶冬:2014年中国经济的看点
  • 何亚福:处罚张艺谋超生是逼富人移民
  • 张维迎:中国改革的前景和方向
  • 江濡山:卡梅隆访华 谁在给谁唱双簧
  • 赵伟:2013年全球经济低增长定局
  • 陈虎:搬掉三座大山股市才会真牛
  • 叶檀:比特币是纸币泡沫的巨大缩影
  • 姚树洁:拜登不敢叫板习近平的理由
  • 张明:外汇储备需要继续分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