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立:成本是互联网保险优势

2013年10月26日 19:21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10月26日,“第六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第八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暨“保险文化杂志创刊十周年庆典”在东莞召开,北京大学保险系副主任刘新立在论坛上表示,成本方面也是互联网产品的优势,现在各个公司销售的车险比你找代理人购买的车险有15%费用的减少,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成本控制现象。

  以下为刘新立发言部分内容

  跟大家分享两个分析的想法,一个是我们要重视通过渠道的特点来塑造模式的特点。第二是重视渠道的特点来塑造产品的特点。刚才各位嘉宾也都谈到这样的问题,这种新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我们原来的营销模式是怎么样的影响。我想可能这个问题是有两个概念,我们是在谈到互联网模式对传统模式的影响,还是互联网的模式对保险公司产品市场的影响。我想我们的关注点是在第二个方面,刚才各位嘉宾的讲话也是有这样的共识。

  可能我们说现在互联网的影响确实使消费者的消费途径发生了转变,但是像一些摄影发烧友在数码、照相这么普及的时代,他仍然会选择胶片一样,数码技术的发展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跟他没有什么影响。又比如说我的父辈他们在现在电子银行这么发达的时代,对他们也没有影响,他们还是会选择银行的店面去办手续。

  但是确实是对很多的人士有影响,就保险的购买来说,我和我周围一些非常熟悉的朋友,我们之前这么多年几乎没有代理人来主动找过我们,但是我自己确实是有很多的保险需求。之前我可能也不太了解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找代理人,我曾经在网站论坛上请一位老总给我介绍了一个他们的代理人,但是接触之后,感觉非常不好。如果通过网络销售保险,我觉得对我这种潜在客户肯定是一种开发。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互联网的销售会使得我们在多层次的消费者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是满足市场多层次需要的一个途径,顺应的一个趋势和发展。

  第二,这种渠道的特点对营销模式特点的塑造还体现在我们的需求满足基础上。对营销人员来说,当他对保险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可能也希望能够像购买其它的产品那样能够货比三家,但是传统的模式不方便我们这么做。比如说我想买一种保险,我希望比较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十几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之间有什么异同。

  虽然说现在的保险产品都比较趋同化,但是还是在一些细节上会有些差别。这种需求在传统的渠道可能比较难满足,但是一个类似网络经纪人的网站,通过我的开单的选择,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我觉得这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我们有很多同学现在生活在国外,他们在这几年都在问,中国有没有一个比较普及性的类似于经纪人角色的网站,就是他们不代表某一家公司,不是像我们保险公司的官网,只是推介自己的产品,我知道目前在中国有一些这样的网站已经出现了。

  第三,互联网渠道的特点能够满足我们更深层次挖掘数据、挖掘信息的需求,就像淘宝、新浪微博的举动,但是我们还要拭目以待它的成效。通过对网络生活或者说社交网络行为的跟踪,能够更好地挖掘他当下的保险需求。比如说,我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关注家装的问题,保险公司知道我在装修,可能会给我主动地推介装修方面的保险,这对我的潜在的需求是一个激发,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产品的塑造也是有一些新的要求。刚才大家也谈到,互联网可能更适合销售比较简单的保险,这个我也是非常认同的。比如说我最近一段时间如果要去一个地方旅游,我就会在网上选择一个十几块钱的旅游意外险。另外还有比如说财产险,可能他还需要一个保险经纪公司来帮他选择一些产品,这对他们的需求的影响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除了产品的特点之外,成本方面也是互联网产品的优势。现在各个公司销售的车险比你找代理人购买的车险有15%费用的减少,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成本控制现象。我想现在没有哪家保险公司会排斥这么一个成本控制的渠道。还有一个,互联网的技术也有助于我们开发一些新型的产品,比如说在美国有家网站是专门做天气指数保险的。假如客户要到一个地方旅游,但是他担心精心策划的旅行因为天气的原因,没有办法达成他原来的愿望,他可以进入这个网站,选择他担心什么样的天气情况,马上这个天气指数保险的网站就可以给他一个报价。比如,我可以给你保障10万块钱,或者5万块钱的损失,你需要支付的保费要多少。类似于这样的产品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会非常容易的实现,这样的一些潜在的需求,可能也更容易被激发出来。这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甚至是寿险公司都是需要关注的,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下,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的问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