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保销售误导严重 官方正调查70岁老人被保险

保险销售误导成重灾区 保险销售误导成重灾区 保险销售误导成重灾区 保险销售误导成重灾区

  保险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保险销售误导、理赔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昨日,在广东保险服务大接访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保监局人身险监管处处长刘云海表示,对于此前被媒体深入报道的 “销售误导”的行为,保监局表示十分重视且态度坚决,将于3月24日在全省20个地市统一举办保险服务大接访活动,现场为消费者排忧解难。

  对于七旬老太已过承保年龄,却仍“被买保险”的投诉,刘云海向本报记者表示,此投诉是否涉嫌销售误导仍在调查取证阶段。

  市民投诉:年龄超投保范围仍承保

  本报讯 (记者周慧摄影报道)银保一直是“销售误导”的重灾区。市民胡先生向记者反映,今年73岁的母亲肖女士2009年10月份在银行办理换折业务时,被销售人员推荐购买“理财产品”,该份“理财产品”实为“红双喜两全保险(A款)”,保险合同上所显示的投保范围为:出生满6个月以上、69周岁以下,而当时母亲肖女士已69岁10个月。

  据肖女士回忆,2009年10月16日她到建行办理换折业务,当时受柜面的营业员诱导:“你有那么多钱存活期浪费了,不如做理财产品。两年就可以拿出来,而且利息比银行的定期还要高。”

  肖女士表示,第一次她拒绝了,但随后又去办理业务时就被说服了。“我很信任银行。”肖女士选择趸交,一次性把存折里的3万元转为红双喜两全A款保险。“我年纪这么大了,想着跟儿女们交代后事,便将存折等资料交给儿子。结果才知道当初我买的理财产品是一份保险。”

  “当时在签保险合同的时候,她要我签名我就签了,合同上的风险提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也不是我写的,我都不识字,都不会写。”肖女士说。

  根据肖女士的说法,记者查看了她的保险合同,在合同第16页“银代保险专用投保书及授权声明”上记者看到,声明栏有肖女士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签名,但是“本人已阅读保险条款、产品说明和投保提示书,了解产品的特点和保单利益的不确定性”等字眼与肖女士签名字迹有很大出入。而这个“风险提示确认”也正是胡先生和肖女士质疑的关键,胡先生表示,肖女士出生在解放前,从小并未读过书,根本不认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这段手写的风险提示确认并非其本人书写,其推测可能是事后由保险业务员自己添加上去的。

  记者当天16时15分拨打该公司保险回访部门的电话,但打了三次电话都没有人接听。

  广东保监局组织全行业将于3月24日在全省20个地市统一举办保险服务大接访活动。其中广州市活动举办地点是天河体育中心南门广场,时间为10:00~16:00。据介绍,广东保监局、广东省行业协会和各地市保险行业协会(办事处)全体人员;驻粤省级保险公司、地市保险机构的全体班子成员及客户服务、理赔等部门负责人都将参与其中。

  保监局:

  将对“销售误导”定性

  事实上,“销售误导”一直没有被写进保险法当中,也没有一个对于销售误导的明确定义。广东保监局人身险监管处处长刘云海表示,广东保监局今年的一大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保险销售人员的行为准则”,首先对“销售误导”行为定性,订立明确的规矩制度。

  广东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查处销售误导属于“世界性难题”,由于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往往只有消费者和销售人员,并没有录音录像和相关的证据支持,所以监管机构取证比较难。

  刘云海表示,在电话回访这一过程当中,各家保险公司并没有明确规范,话术不是特别明确,存在含糊不清的情况,所以对客户是否了解保险条款在认定上有模糊。刘云海表示,保监局也正在酝酿出台一些创新制度来规范保险公司的回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